赤壁品茶私人工作室,赤壁茶道私人会馆雅集
江水悠悠流过赤壁,崖壁上那些传奇故事早已随风化入茶香。就在这片古老战场上,竟藏着个闹中取静的好去处——赤壁品茶私人工作室。说来也巧,那日顺着青石板路拐进巷子,抬头就瞧见竹帘半卷的木门,仿佛专程候着有缘人。
茶烟起处见匠心
推门时铃铛轻响,穿棉麻衫的茶艺师正在案前摆弄紫砂壶。她不像招待客人,倒像邻居串门般自然:“炭火刚煨沸山泉,正愁没人分享呢。”工作室里没有价目表,茶席随四季变换,春尝明前龙井,冬饮陈年普洱,茶器都是主人从各地窑口亲手挑来的。
最让人难忘的是那只天青釉盏,注茶时釉面会泛起细密金丝。“这叫茶云纹。”她轻转杯盏,“每批泥料烧制时温度不同,纹路就像指纹,世上找不出两只相同的。”捧着这盏茶,忽然懂得何为“器物有灵”——原来赤壁品茶私人工作室的妙处,不在于多稀罕的茶叶,而在于把每片叶子都当作独立生命来对待。
茶烟里的山水相逢
转过屏风又是另一重天地,赤壁茶道私人会馆雅集正在进行。几位茶客围坐在老船木茶台旁,其中梳着发髻的姑娘正在演示宋代点茶。茶筅击拂的沙沙声里,沫饽渐渐堆出雪浪纹。穿中式褂子的老先生忽然笑道:“这手法让我想起八十年代在宜兴,老师傅教我用太湖石磨练腕力。”
谈话间得知他原是红木家具匠人,退休后在此教年轻人拓片。而点茶的姑娘是设计师,常把茶席布局融入空间设计。当茶雾袅袅升起,你会发现每个来到赤壁茶道私人会馆雅集的人,都带着各自的故事,像不同山头的茶叶在壶中相遇,泡出意想不到的滋味。
窗外忽有鸟雀掠过檐角,茶艺师起身续水时说了句趣话:“你看那鸟儿停在瓦上当啷响,倒像给我们的茶汤打拍子。”满屋笑声中,穿褂子的老先生掏出怀表看时辰:“我订的武夷岩茶该醒好了,诸位要不要尝尝?”
茶香从南窗飘出去,混着江风散入暮色。这样的午后让人恍惚,仿佛东坡先生随时会撩袍进门,讨论新茶的火候与旧词的平仄。离开时回头看,那方亮着暖灯的窗格,恰似古今爱茶人共同守护的天地——既容得下独坐时的清欢,也装得下相聚时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