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附近弄堂200元一回
那天路过都匀火车站,听见两个中年男人在出站口嘀咕:"听说那边巷子两百块就能解决..."另一个人摆摆手:"现在哪还有这种好事,早涨价啦。"
我忍不住停下脚步。都匀火车站周边这些巷子,就像藏着无数秘密的迷宫。红砖墙上爬满青苔,老式路灯在傍晚亮起昏黄的光,巷子深处传来锅铲碰撞的声响,夹杂着隐约的电视声。
住在附近的老陈在巷口开了二十年修鞋铺。他一边打磨鞋跟一边说:"总有人来问哪里能找到便宜住处。"他抬手指向巷子深处,"以前确实有两百块一个月的阁楼,现在最便宜也得四百。"老陈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痕迹,"这些年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
巷子里的烟火人生
往巷子深处走,会遇见在门口摘菜的王阿姨。她在这里住了叁十多年:"以前火车站还没扩建时,这些巷子可热闹了。挑担子的、卖小吃的、等车的,现在都搬到新广场那边去了。"她指了指对面紧闭的木门,"那家以前是卖糍粑的,五毛钱一个,现在..."
确实,如今在都匀火车站附近想要找到真正实惠的东西不容易。那些传说中"两百块一次"的服务,多半是外地人之间的以讹传讹。倒是巷子尽头有家理发店,老师傅剪头发只要二十五元,这大概算是这片区域最接近传闻的实惠了。
傍晚时分,巷子突然活了过来。下班的人推着电动车小心穿行,各家厨房飘出辣椒炒肉的香气。二楼阳台,有个女孩在给盆栽浇水,她的白衬衫在夕阳里微微发亮。这才是巷子真实的样子——充满生活气息,平淡却温暖。
杂货店老周谈起这些传闻直摇头:"什么两百块,那都是老黄历了。"他店里的矿泉水都从一块涨到两块五了,"现在租个单间最少六百,还要押一付叁。"
夜色渐深,巷子渐渐安静。只有那家二十四小时便利店还亮着灯,偶尔有晚归的旅客进来买泡面。收银员小张说,经常有人来问那些"特别服务",她每次都耐心解释:"我们这里就是普通居民区,没那么神秘。"
走出巷子时,火车站的大钟正好敲响九下。回头望去,那些亮着灯的窗户像夜空的星星,每个光点后面都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也许,对于都匀火车站小巷子的种种传说,不过是人们对廉价生活的最后想象,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连这种想象都显得奢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