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火车站小巷子,汾阳火车站附近小胡同
汾阳火车站旁边的那条小巷子,我打小就走。每次从外地坐火车回来,一出站就看到它斜斜地插在广场东边,像本翻旧了的书,边角都磨毛了。
巷口总停着几辆叁轮车,车夫蹲在阴凉处打盹。往里走,能闻到一股混着煤灰、油烟和旧木头的气味,这就是我记忆里老家的味道。有个卖葱花饼的大姐,她的摊子支了少说二十年,饼在铁铛上滋滋响着,她说她认得每个晚归旅人的脚步声。
拐角的老茶馆
再往里,是家老茶馆。木头门板晚上七点准时闩上,跑堂的还是那个微微驼背的老李。他认得我,知道我要喝哪种粗茶。茶馆里飘着的煤烟味,和铁壶里冒出的水汽搅在一起,墙上那块“茶”字木牌,漆都快掉光了。老李说,他父亲那辈儿就在这儿给人倒茶,守着这个离车站最近的落脚处。
巷子里的青石板路,被这么多年的人来车往磨得油光水滑。下雨天得特别小心,一不留神就能滑个趔趄。墙根处,总能看到几个老人在下象棋,他们很少说话,偶尔响起棋子落下的清脆声响。
巷子那头的光
走到巷子中段,能看见火车站站台的屋檐。黄昏时分,屋檐轮廓被夕照勾勒得特别清晰,偶尔有刚下火车的年轻人拖着行李箱走进来,轮子在石板上咕噜咕噜地响,给这条老巷子带来外面的气息。他们是来找那些藏在巷子深处的小旅馆的,便宜,还能闻到“家”的味道。
巷子西头那片空地,以前是孩子们踢毽子的地方。现在多了几个快递柜,闪着蓝色的光。旁边的杂货店王老板也学起了手机支付,他说这是巷子里这两年最大的变化。不变的是,那些老街坊还是喜欢搬个小马扎,坐在店门口聊家常。
巷子深处有棵老槐树,树下有个修鞋摊。老师傅的手艺是祖传的,针脚又密又匀。他说他在这儿修好的鞋,能摆满整条巷子。他补的不只是鞋,是那些即将踏上旅途的人的安心。
站台上传来火车汽笛声,悠长悠长的。这声音和巷子里的生活已经分不开了——它叫醒清晨,陪伴午后,又在深夜给晚归的人指路。在这汾阳火车站附近小胡同里,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慢到你能看清每一处细节,闻到每一种气味。
每次离开老家,我都会特意穿过这条巷子去赶火车。好像不走这么一趟,这趟远门就出得不完整。巷子里的人照常过着日子,葱花饼照样飘香,老茶馆照样在七点闩门。我知道,下次回来,它还会在这儿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