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300元左右的巷子,阜阳叁百元上下的小巷
巷子里的烟火气
要说阜阳城里最有意思的地方,还真不是那些新建的商业街。反倒是那些藏在老城区里,租金叁百元上下的小巷子,藏着这座城市的魂儿。我上个月闲着没事,特意在阜阳叁百元上下的小巷里转悠了好几天,这一转,还真转出点味道来。
那天午后,我钻进一条叫“马家巷”的胡同。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墙角蹲着几只打盹的猫。巷子窄,两边的老房子几乎要挨到一起,晾衣绳横在半空,挂着些寻常衣衫。有个大爷坐在门槛上听戏,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他眯着眼,手里还摇着蒲扇。我问了句这儿的房租,他伸出叁根手指:“叁百块,住了半辈子喽。”这话听着,就像在说一个老邻居。
再往深处走,景象就热闹起来了。剃头师傅在屋檐下摆着椅子,正给客人修面;卖馓子的嫂子守着油锅,香味能飘出半条街。最让我驻足的,是个做竹编的老匠人,手指翻飞间,竹篾就变成了精巧的篮子。他说这铺子月租就叁百出头,做了几十年手艺,街坊都爱来他这儿买东西。这话不假,我亲眼见着几个老熟客过来,不问价钱,直接挑了东西就走。
这些阜阳300元左右的巷子,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你看那些新建的小区,干净是干净,可总觉着少了点什么。少了什么呢?大概就是这种不经意的人情味吧。在这里,谁家做了好吃的会给邻居端一碗,孩子跑丢了整条街的人都帮着找。这种温暖,可不是用钱能买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巷子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城市总要发展,老房子总要拆迁。有一回我碰到个刚从外地回来的年轻人,他说走遍很多城市,最后还是想念阜阳叁百元上下的小巷里的那种感觉。这话让我想了很久,或许我们留恋的不仅是低房租,更是那种踩在青石板上实实在在的生活感。
傍晚时分,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不是霓虹灯那种刺眼的光,而是从窗户里透出来的、暖暖的灯光。收音机里的戏文还在唱,卖馓子的香味还没散,几个老人坐在路灯下下棋。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住在这些看似简陋的巷子里——在这里,你能触摸到生活最本真的样子。每一扇木门后面,都有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
转身离开时,我又回头望了一眼。巷子深处飘来炒菜的香味,夹杂着大人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这些声音和气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阜阳城最动人的夜晚。或许再过些年,这些巷子会变样,但此刻的这份温情,已经留在了很多人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