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品茶自带工作室,凌源品茶私人订制茶坊
要说咱们凌源人喝茶啊,那可真是有点讲究。不像别的地方随便找个茶馆就坐下,这儿兴的是自带茶叶。我头回听说“凌源品茶自带工作室”这名字时,正跟老陈在街边吃早点。他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知道现在真正懂行的都去哪儿不?就那种能把自己藏的宝贝茶叶带过去慢慢品的地方。”
老陈是个老茶客,他这么一说我倒来了兴致。周末就跟着他去了城南那家工作室,推开木门,茶香扑面而来。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正在那儿不紧不慢地温着杯子。“咱这儿就图个自在,”他抬头笑笑,“你们带什么好茶来了?”
茶叶还是自己的好
老陈从包里掏出个小锡罐,满脸得意:“去年收的武夷山肉桂,就剩这些了。”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来这种自带工作室。就像你收藏了一幅好画,总得找个懂行的一起欣赏;得了把好壶,忍不住要请朋友来家里坐坐。茶叶更是这样,好的茶叶都有故事,自己淘来的、朋友送的、甚至旅行时翻山越岭找到的,每罐茶背后都藏着一段记忆。
工作室里很安静,只听见水将沸未沸的咕噜声。老板把茶具摆好,却不上手泡茶,而是把主位让给老陈:“您的茶,您最懂它脾气。”这个细节让我挺感触的。很多茶馆吧,茶艺师按固定流程走一遍,虽然专业,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在这儿,泡茶的人了解这茶叶的来历,知道它该怎么对待,水温高一度低一度,出汤快一秒慢一秒,都凭的是对这个老朋友的了解。
老陈边泡茶边聊,说这肉桂是去年在武夷山从一个老茶农那儿买的,那天还下着毛毛雨。他讲得投入,我们听得入神,茶汤入口的那一刻,仿佛真能尝到武夷山雨后的清新。这种体验,确实和普通茶馆不一样。
另一种选择
后来我又去过“凌源品茶私人订制茶坊”,这两家说起来还挺有意思。工作室让你完全自己做主,私人订制茶坊则是另一种路子。他们那儿可以根据你的口味偏好,帮你搭配茶叶。我第一次去的时候,茶师详细问了我喜欢什么口感,平时喝浓喝淡,甚至饮食习惯都问到了。
茶坊老板说,有个客人一直觉得绿茶伤胃,他们就用特定水温冲泡,配上些茶点,结果客人现在也能享受绿茶的鲜爽了。还有个年轻姑娘想送父亲礼物,他们帮忙配了一款适合长辈的熟普,包装上还手写了冲泡建议。“每个人对茶的需求都不一样,”老板边说边摆弄茶具,“有人图个口感,有人为养生,还有人就是喜欢那个氛围。”
这话在理。我在那儿试了他们推荐的一款拼配茶,确实合我口味,就买了一些回去。现在想想,自带工作室和私人订制茶坊,一个让你坚守自己的喜好,一个帮你发现新的可能,都挺有意思的。
慢慢地,我成了这两处的常客。有时候带着自己珍藏的茶叶去工作室,和老茶友们分享;有时候去茶坊,试试他们新到的茶叶,听听专业的建议。这两家虽然路子不同,但都围绕着同一个核心——让喝茶变得更贴心,更对味儿。
上周我又去了那家自带工作室,看见个年轻人拿着个精致的小盒子,不好意思地说这是他自己试着窨制的茉莉花茶。老板热情地帮他泡了,还请我们都尝尝。茶也许还欠点火候,但那份用心大家都尝得出来。年轻人得到那么多建议,眼睛都亮了。我突然觉得,凌源这茶文化,就在这一杯一杯里,悄悄地传承下去了。
现在城里新开了不少茶馆,装修一家比一家气派。但这些自带工作室和私人订制茶坊还是那么有人气,大概就是因为,喝茶这事儿说到底,喝的不只是茶,还有那份人情味儿和自在劲儿。你想啊,忙碌了一天,找个地方安心地坐下来,泡一杯合自己心意的茶,所有的疲惫都随着那缕茶香慢慢飘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