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平湖约中学生每次五百

发布时间:2025-11-04 05:50:59 来源:原创内容

这几天在平湖这边,总能听见街坊邻居聊起个事儿——有些初中生周末会凑在一块儿,说是帮人跑腿代购,一次收五百块。这话传到耳朵里,我第一反应是:现在的中学生都这么能干了吗?

巷子口卖水果的李阿姨昨天拉住我念叨:“我家楼上那初中娃娃,上周末给他同学家送了两趟超市物资,回来手里攥着红票子嘞!”她边说边比划着,眼睛瞪得圆圆的,“现在的小孩脑子活络,比我们那会儿强多啦。”

这钱赚得容易吗

我特意找了个周末下午,去平湖中学附近转了转。还真看见几个穿校服的学生,背着书包在树荫下等人。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正低头看手机,脚边放着个包装精致的纸袋。

“等客户呢?”我凑近搭话。男生扶了扶眼镜,有点腼腆:“帮学姐送材料,她急着要。”他说得轻描淡写,但手腕上那块智能手表可不便宜。聊开了才知道,他们这个“跑腿小队”有五六个人,谁有空谁接单。最远的跑到过叁公里外的商业区,就为送一盒限量版蛋糕。

另一个扎马尾的女生插话:“我们这叫灵活就业!比伸手问爸妈要钱强。”她说最近平湖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的行情挺稳定,主要是帮附近的大学生和上班族代购零食、取快递这些。有个固定客户每周都要他们去新开的面包店排队,说那家上午十点才出炉的麻薯包特别难买。

听着他们叽叽喳喳说这些,我突然觉得这代孩子和我们真不一样。我们上中学那会儿,零花钱都是靠考试名次换的,他们倒好,直接走上“市场化运营”了。

家长们的态度挺有意思

在平湖公园遇到个带孩子踢球的父亲,说起这事儿他直挠头:“开始我觉得不务正业,后来发现他为了规划路线学会用地图软件,算账比数学题还精。”他儿子上次用赚的钱给奶奶买了副老花镜,把老人感动得逢人就夸。

不过也有反对的。住在明珠苑的王女士就挺焦虑:“听说别处有中学生因为送货迟到被投诉,哭得可伤心了。这么小年纪接触这些,我怕影响学习。”她说着把手机掏给我看家长群聊天记录,果然分成两派在争论。

其实想想,平湖约中学生每次五百这个现象,倒像是给孩子们开了个社会实践的窗口。那个戴眼镜的男生跟我说,第一次送错楼栋白跑两公里,现在闭着眼睛都能画出周边小区地图。这种成长,课本里还真学不到。

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孩子开始比较谁赚得多,谁换了新手机。这种风气要是蔓延开,确实让人担心。好事变味儿往往就在不知不觉间。

傍晚经过平湖中学,正好放学铃响。一群学生说笑着走出校门,书包上挂着的公交卡啪嗒啪嗒响。听见两个男生在讨论明天要不要接那个“五百块的大单”,穿蓝校服的挠挠脸:“得查查天气预报,万一下雨就得加价。”

我站在路边发了会儿呆。这些半大孩子,正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触摸这个世界。你说他们完全不懂事吧,人家能把服务流程安排得明明白白;你说他们特别成熟吧,讨论加价理由时那副得意劲儿又特别孩子气。

或许这就是现在平湖这一代初中生的独特成长经历。在题山卷海之外,他们自己开辟了条小小的社会实践之路。虽然每次五百块的报酬听着扎眼,但细想之下,这份经历教会他们的,可能远比五百块值钱。

月亮爬上平湖桥头时,我又遇见下午那个戴眼镜的男生。他骑着共享单车从我身边经过,车篮里放着系丝带的礼品盒。“还有最后一单!”他朝我挥挥手,身影很快融进暮色里。这个画面突然让我觉得,也许我们该多给这些孩子一点信任,毕竟他们正在学习如何靠自己的双脚,稳稳地站在大地上。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