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火车站后街的旧巷弄

发布时间:2025-11-08 01:40:03 来源:原创内容

我站在邵阳火车站出站口,望着对面气派的商场和高楼,心里却惦记着另一个地方——火车站后面那片老巷子。每次路过邵阳,我都会特意绕到这儿走走,像是赴一个老朋友的约。

拐进巷口,仿佛踏进了另一个时空。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墙角爬着厚厚的青苔,有户人家窗台上摆着几盆茉莉,正开着星星点点的小白花。巷子很窄,两边的老房子几乎要挨在一起,叁楼的人家从窗口伸根竹竿,就能搭到对面阳台。

巷子里的烟火气

下午四点多,巷子开始热闹起来。卖豆腐脑的大叔推着小车吱呀吱呀地过来,不用吆喝,老街坊们自然端着碗出来打。有个大姐在自家门口支了个小摊,卖的都是自家做的酸萝卜和辣酱。“都是老味道啦,”她边给客人装瓶边说,“我奶奶那辈就在这儿做这个。”她说这话时,手上不停,眼睛里透着股自豪。

再往深处走,能闻到谁家在炒辣椒,呛得人直打喷嚏,却又忍不住多吸两口这熟悉的味道。几个老人家坐在门槛上下棋,旁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放着花鼓戏。他们看见我这个生面孔,抬起头笑了笑,又继续专注于棋盘上的厮杀。

这条邵阳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保留着这座城市的记忆。新建的高楼越来越多,但在这里,时光好像走得很慢。有个在这里住了六十多年的老爷子告诉我,他年轻时,这条巷子前面还能看到火车头喷着白烟进站。“现在火车快了,声音小了,”他眯着眼说,“可这巷子还是老样子。”

我注意到有些老房子的木门上方,还保留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门牌,蓝底白字,虽然褪色了,但依然清晰。偶尔能看到一两家新开的咖啡馆或文创小店,悄悄地藏在老宅子里,给这条老巷添了几分新鲜气息。

走到巷子尽头,是一排小吃摊。正是晚饭时分,每张桌子都坐满了人。有刚下火车的旅客拖着行李箱过来,就为了吃一碗地道的邵阳米粉。老板娘麻利地烫粉、加料、浇汤,一边和熟客聊天:“还是老样子?多放点臊子?”那个穿着火车站制服的小伙子点点头,找了个位置坐下,端起碗先喝了口汤,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

天色渐渐暗下来,巷子里亮起温暖的灯光。不是那种整齐划一的路灯,而是各家各户不同的光——有的从窗户透出来,有的在屋檐下,还有小吃摊上挂着的那个老式马灯。这些光把整条巷子照得很有层次,明明暗暗的,像是这座城市深浅不一的记忆。

我慢慢往回走,又经过那家卖辣酱的摊子。大姐正在收摊,看见我,笑着递过来一小块试吃的米花糖:“自己做的,尝一口?”我接过来,甜甜的,带着糯米的香气。这大概就是老巷子的味道吧,朴实,却让人心里暖暖的。

走出巷口,回头再看一眼。火车站后街的旧巷弄静静地卧在那里,与不远处灯火通明的火车站形成鲜明对比。火车站每天迎来送往,而这条巷子,就这么一直守着,守着这座城市的根,守着那些快要被遗忘的、简单却珍贵的东西。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