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做服务的小巷子,凤城服务巷弄风情
走进凤城的老城区,拐过几个弯,不经意间就会撞见几条窄窄的小巷子。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墙头探出几枝叁角梅,洗好的衣裳在竹竿上随风轻轻晃着。这儿和外面车水马龙的大路像是两个世界,时间都走得慢了些。凤城做服务的小巷子,藏着不少老手艺和小生意,成了街坊邻居生活中离不开的地方。
巷子口修鞋的张师傅,在这摆了叁十多年摊。小马扎、木箱子、一排排工具擦得锃亮。谁家皮鞋底磨薄了,运动鞋开胶了,都爱拿来让他拾掇。“现在年轻人网上买新鞋方便,可有些合脚的旧鞋,修一修比新的还舒服。”他戴着老花镜,边上线边和我闲聊。这条凤城服务巷弄风情,就在这些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邻居的问候声里,一天天鲜活起来。
巷子里的烟火日常
再往里走,你会闻到李阿姨家飘出的饭菜香。她在家门口支了个小摊,卖自己做的拿手菜。梅菜扣肉、酿豆腐,都是老街坊熟悉的味道。下午四五点,下班放学的陆续回来,巷子就热闹了。“阿姨,留份红烧肉哈!”“好嘜,给你留着呢!”这样的对话天天上演。巷子不宽,却连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暖意。谁家孩子没人看,邻居帮忙带一会儿;哪家出了急事,大家能搭把手就搭把手。
转角裁缝铺的陈姐手艺好,改个裤脚、换个拉链都在行。她说住这儿习惯了,和顾客都成了朋友。“现在商场衣服款式多,但不见得都合身。在我这儿改改,花不了几个钱,穿出去精神。”她笑着指指墙上挂的改好的衣服,语气里透着自豪。凤城做服务的小巷子就是这样,没什么高大上的招牌,却实实在在地方便着大家的生活。
傍晚时分,巷子渐渐安静下来。只剩几家店铺还亮着灯,偶尔有晚归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响。这些服务着街坊的小店,像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让老城区保持着活力。你说它们传统吧,确实;但这份贴近生活的便利,却是网购和大型商场给不了的。
路过王师傅的自行车铺,他正收拾工具准备收工。“现在骑自行车的人少了,但总有老主顾认我这儿。”他指指墙边几辆待修的车,“明天一早还得来活儿呢。”是啊,明天太阳升起时,这些凤城服务巷弄风情又会重新热闹起来,继续它们平凡却不可或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