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附近人400元2小时,景洪本地400元两小时
最近总听人提起景洪附近人400元2小时的事儿,走在告庄西双景的夜市里,菠萝饭的香气飘过来,耳边偶尔飘过几个游客在嘀咕这个。你说奇怪不,明明是个旅游城市,大家偏要对这种本地服务这么感兴趣。
那天我在澜沧江边溜达,碰到个摆摊卖酸角糕的大姐。竹编的小篮子擦得锃亮,她一边招呼客人一边跟我说:“现在来玩的人都精明了,不像从前跟着旅行团走马观花。”她顺手给我塞了块糖,“好多人都打听景洪本地400元两小时这种,不就是想找我们本地人带着玩么?”
这价钱到底能体验点啥
我后来特意问了几个开民宿的老板。有个叫岩温的傣家小伙子跟我说,他表哥就经常接这种活。“早上七点带着去吃撒撇米线,那家店导航都找不到。接着去寨子里学做菠萝饭,游客自己砍菠萝、淘米,两小时眨眼就过去了。”他指着手机里的照片,“人家觉得值啊,比去野象谷挤来挤去强多了。”
不过要说最地道的,还得是傍晚那趟。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带着穿过那些游客不知道的小巷子,去看缅桂花是怎么在夜里绽放的。有时候碰上下小雨,就躲在傣家竹楼底下喝糯米香茶,听老人家讲他们小时候在澜沧江摸鱼的故事。这些事儿,你说要是光看攻略,上哪儿知道去?
当然啦,现在啥行业都有不地道的。我也听说有人付了景洪附近人400元2小时,结果被带到那些拿回扣的银器店转悠。所以后来大家都学聪明了,要先问问是不是真能带着去本地人常去的菜市场,能不能教你挑最甜的羊奶果。
其实想想也挺理解这种需求的。现在旅游不都图个原汁原味么?我认识个四川来的妹子,跟着傣族阿姨学了首祝酒歌,回去逢人就唱。她说那两小时比在景区拍一百张照片都值得。
站在曼听公园的白塔下面,我看着那些穿着傣装拍照的游客,突然觉得旅游这个事真的变了。大家不再满足于打个卡就走,而是想真的在这里生活那么一小会儿。哪怕只是两小时,能像个本地人那样在巷子里转悠,蹲在路边啃个烤罗非鱼,或者学两句地道的傣话,这趟旅行好像就变得不一样了。
月亮升起来了,星光夜市又开始热闹。那些挂在竹竿上的灯笼,晃得人心里暖暖的。或许明天,我也会找个本地人带着,去尝尝他们平时爱吃的烤豆腐到底哪家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