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学生街做服务的,学生街生活服务指南
刚来保山读书那会儿,学姐带我逛的第一站就是学生街。那会儿我挺纳闷的,这条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街道,怎么就有这么大魔力?
顺着街道慢慢走,你会发现这里藏着不少生活服务的小天地。就说转角那家复印店吧,老板总是一边整理文件一边跟同学聊天。“论文双面印?行,给你挑最厚的纸。”他手上忙活着,还能记住常客的名字。这家店不光做打印,还兼着配钥匙、修电脑的活儿,墙上贴着微信二维码,写着“急事直接 call 我”。
那些暖心的小细节
再往巷子深处走,你会遇见总在织毛衣的裁缝铺阿姨。她铺子不大,但总飘着淡淡的茶香。有次我裤脚开线了,她顺手就给缝好了,说什么都不肯收钱。“你们学生娃娃出门在外不容易,”她推推老花镜,“这点小事算啥呀。”后来我才知道,她经常帮同学免费改衣服尺寸,说年轻人长身体快。
修鞋的老师傅也很有意思。他摊子前总摆着个小马扎,说是给等着修鞋的同学准备的。有回我看见他正给运动鞋换气垫,边忙活边念叨:“现在这鞋底啊,光好看不行,得让你们跑操场上不累脚。”他工具箱里除了锥子锤子,居然还备着创可贴——说是常有同学穿新鞋磨破脚。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了,这条街上的服务项目啊,都透着那么点儿人情味。比如那家总放着轻音乐的眼镜店,验光师傅会仔细问:“平时看黑板多还是看电脑多?”配完眼镜还追出来塞个小螺丝刀:“宿舍光线暗,自己拧螺丝当心点儿。”
藏在日常里的便利
最让我惊讶的是药店那位坐诊的老中医。每到考试季,他就在店门口支个小桌,给同学把脉。“别总喝提神饮料,”他慢悠悠地说,“我给你配点菊花枸杞,图书馆泡水喝。”后来同学们都知道了,考前去找爷爷按按太阳穴,比喝叁杯咖啡都管用。
现在啊,我偶尔还会特意绕路去学生街转悠。倒不是真要办什么事,就是喜欢那种热热闹闹的生活气。修表摊的嘀嗒声,文具店新到的水果味荧光笔,手机贴膜小哥和同学们讨论游戏配置——这些看似零碎的服务项目,慢慢织成了一张细密的网,稳稳接住了我们这些离家求学的年轻人。
前两天路过修车铺,看见师傅在给自行车装夜行灯。“你们晚自习回去那条路有点暗,”他拧紧最后一个螺丝,“这个灯充次电能亮整周。”骑上车试了试,明晃晃的光束劈开夜色,忽然觉得这座陌生的城市,好像也没那么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