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学生通话服务800元叁小时
最近在景洪的家长群里,有个话题悄悄传开了——初中生之间流行起一种“通话服务”,据说有人花800块钱就能和同学聊上整整叁个小时。乍一听是不是觉得挺离谱的?现在微信语音都是免费的,谁还花钱打电话啊?可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
我表姐家的孩子就在景洪读初二,上周她发现孩子偷偷从压岁钱里取了800块。追问之下才知道,孩子参加了学校里的“树洞倾诉”活动。组织者是个高叁学长,他设计了不同主题的深夜谈话会,比如“月考后的压力释放”“和爸妈吵架怎么办”,每次只收6个人,在周末晚上通过电话会议的形式聊3小时。
为什么孩子们愿意买单
你可能要问,现在孩子不是最擅长用社交软件吗?可正是那些随时会被截屏的聊天记录,让他们不敢说真心话。那个组织活动的高中生告诉我:“很多同学在班里从来不敢哭,但在电话里说到父母离婚时,好几个都哽咽了。”这种隔着电话线的交流,反而给了他们安全感。
有个叫小雯的女生说,她在电话里听到同校的同学也在为数学成绩苦恼,突然就觉得不孤单了。平时在学校,大家都装着很轻松,其实背地里都在拼命学。这种“伪装”让很多孩子活得很累。
景洪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现象背后,其实是现在孩子缺少真诚交流的空间。家里父母忙着工作,学校老师盯着成绩,同学之间又是竞争关系。反倒是在这种付费的电话交流中,他们找到了难得的倾听和理解。
不过这事儿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有的家长觉得这是在利用孩子的孤独感赚钱,800块对初中生来说可不是小数目。但另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参加完活动后,情绪确实稳定多了,甚至愿意主动和家人沟通了。
我认识的一个心理咨询师说了个挺有意思的观点:这种学生通话服务800元叁小时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它填补了传统教育的空白。在学校,老师教知识;在家里,父母管生活;可是谁来教他们处理情绪呢?
现在景洪有些中学已经开始行动了,不是简单禁止,而是组织起正规的“学长学姐倾听计划”。让经过培训的高年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公益心理互助。这样既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的倾诉需求,又不会给他们造成经济负担。
说到底,孩子们渴望被听见、被理解的心情,远比800块钱更重要。如果我们能早一点发现他们的这种需求,或许就不会出现让初中生花这么多钱只为找人聊天的现象了。毕竟,最好的倾听应该来自家人的陪伴和朋友的关心,而不是需要付费才能获得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