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足浴店为何只说不做,遂宁足浴店光说不练原因
热闹招牌下的安静角落
走在遂宁的街头,尤其是晚上,你会发现不少足浴店的招牌格外显眼。霓虹闪烁,店名起得一个比一个大气,什么“至尊享受”、“养生天堂”,听起来就让人心痒痒,感觉进去一趟就能卸下一身的疲惫。可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兴致勃勃地走进去,却发现情况跟想象的不太一样。
说好的老师傅手法呢?可能就是个小年轻在随便按按。宣传册上琳琅满目的项目,真问起来,不是“师傅今天没上班”就是“这个设备坏了”。哎,这就奇怪了,广告打得震天响,实际服务却跟不上趟。这种感觉,就像你被一阵热闹的锣鼓声吸引过去,却发现戏台子上压根没开演。这不就是典型的“只吹不做”嘛。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我想,首先可能跟人手有关。这两年,服务行业招人确实不容易,靠谱的、有经验的技师更是抢手。店里可能想着先把招牌立起来,把客人吸引过来再说,至于服务的深度和精度,难免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想做,是实在凑不齐能“做”到位的班子。
再者,现在竞争多激烈啊。一条街上可能连着好几家足浴店,大家为了抢客源,不得不在宣传上使劲儿。你宣传“古法按摩”,我就主打“泰式厂笔础”,他再来个“高科技理疗”。口号是越喊越响,但真正要把这些口号落到实处,需要的是实打实的投入——培训、设备、管理,哪一样不花钱不费心?可能有些店家的心思,更多地放在了怎么“说”得比别人好听上,反而在“做”的方面落了后。
还有就是,部分顾客可能也…嗯…怎么说呢,没那么较真。很多人进去就是图个放松,按得舒服就行,对于宣传的那些具体项目,也不一定非要一一体验。这种心态,或许也让一些店家觉得,只要把基础服务维持住,门面上的功夫做足,也就差不多了。毕竟,精益求精是需要成本的嘛。
但是,这种“光说不练”的局面,长久下去肯定不行。顾客也许会上一次当,但不会次次都上当。当大家发现这家店总是说得好听,体验却平平无奇,口碑自然会下滑。这就像街角那家包子铺,如果肉馅永远没有广告图上那么饱满,久而久之,老街坊们也就不再光顾了。
其实,咱们遂宁人讲究的是实在。一家足浴店要想真正站住脚,关键还得看“做”得怎么样。比如,能不能确保每个技师都经过扎实培训?推出的新项目能不能说到做到?环境是不是真的干净舒适?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顾客一体验就能感觉出来。把功夫下在这些地方,比喊一百句口号都管用。
说到底,招牌吹得再响,不如客人出门时那一声真诚的“下次再来”。希望遂宁的足浴店能多在“做”的方面下点功夫,让咱们这些想放松一下的普通人,能真正享受到宣传里说的那种舒坦。毕竟,谁不想在忙碌之后,能找到一个真正靠谱的、能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