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火车站旁的小街巷
茂名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我打小就在这儿钻来钻去。记得小时候,总爱拉着爷爷的手,从出站口一路小跑穿过马路,迫不及待扎进这条窄窄的通道。那时候觉得这条巷子可真长啊,两边摊贩的吆喝声、自行车铃铛声、还有刚下火车的人拖着行李箱的轱辘声,各种声音混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巷口卖簸箕炊的阿婆还是老样子,小推车上蒸汽袅袅升起。她认得我,见我过来就笑:“妹仔,今天要加蒜蓉还是辣椒酱?”我要了双拼的,看她熟练地划开米糕,淋上酱料。这味道二十年没变过,软糯的米糕裹着浓香酱汁,吃一口就能想起第一次跟爷爷来时的情景。
巷子里的日与夜
白天的巷子是匆忙的。赶火车的上班族在肠粉店门口排队,边看手表边催老板快些;送货的叁轮车师傅按着喇叭,慢悠悠地从人缝里穿过;几个老人家坐在杂货店门口的塑料凳上聊天,手摇着蒲扇。这里的一切都带着火车站特有的节奏——既着急,又不得不慢下来。
到了晚上,巷子就换了副模样。路灯昏黄,把行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大排档的折迭桌摆到了路中间,炒锅里的火苗蹿得老高,滋滋作响。刚下夜车的人拖着行李,循着香味就坐下了,点一盘炒粉,要一瓶啤酒,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放松的表情。火车站旁的小街巷,这时候才显出它最温柔的一面。
巷子中段有家开了叁十多年的钟表店,老师傅戴着放大镜修表,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大街上开店。他头也不抬:“这里多好,每天都能看到人来人往。”他修过赶火车的人的表,也修过接站人的表,“时间在这条巷子里,好像走得不一样。”
去年巷子另一头新开了家便利店,亮堂堂的,但大家还是爱去巷子里的老店买东西。不是说新店不好,只是老街坊已经习惯了和杂货店老板聊几句,习惯了药店老板娘记得谁家老人常吃什么药。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藏着太多这样的默契。
前几天路过,看见几个年轻人在巷口拍照,说是要记录“城市的记忆”。我忽然想起,这条我走了半辈子的巷子,其实也在悄悄改变。有些老店关了,有些新店开了,但那条通向火车站的路,始终人来人往。
巷尾那棵大榕树还在,树荫底下总有人坐着等车。树叶沙沙响,像在讲述这些年的故事。我有时会想,这条巷子见证了多少重逢和离别啊——焦急接站的人,依依不舍送行的人,还有那些刚刚抵达这座城市,带着憧憬和忐忑的年轻人。
打包了一份簸箕炊准备带走,阿婆多给了我一盒酱料:“下次不知什么时候再见了。”我愣了一下,才想起巷子东头已经围起了施工挡板。城市总要向前走的,只是这些熟悉的角落,终究会留在某些人的记忆里。
走出巷子时回头看了看,夕阳把墙面染成了金色。火车站旁的小街巷,就这样静静地守在出站口的对面,像这座城市最忠实的守望者,迎接每一个到来的人,也目送每一个离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