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约附近200米学生点,赤壁周边200米学子聚集地
转角遇到的学生据点
那天下午找朋友喝茶,手机导航显示快到目的地时,我无意中瞥见路边一块不太起眼的指示牌——“赤壁约附近200米学生点”。心里嘀咕着,这名字挺有意思,难道是学生们私下约着碰头的地方?正好离约定时间还早,我便顺着箭头方向拐进了旁边的小巷。
巷子不深,走进去大概叁四十米,眼前豁然开朗。几家装修风格清新简约的小店挨在一起,门口的木牌上用彩笔写着今日特价。虽然是工作日午后,但店里坐着不少年轻面孔,有人戴着耳机对着笔记本电脑敲敲打打,也有人叁叁两两凑在一起低声讨论着什么,手边放着厚厚的教材。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咖啡香和现烤面包的甜味,和外面马路的喧嚣完全是两个世界。
我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杯柠檬茶。邻桌两个女生正在准备小组作业,桌上摊开的地图上用荧光笔标满了记号。“明天咱们还在这儿碰头吧,”扎马尾的女生说,“比图书馆自由,离教学楼也近,走路不到五分钟。”她的同伴点点头:“这地方确实方便,我下课后溜达着就过来了。”
听着她们的对话,我忽然理解了这个“赤壁约附近200米学生点”的妙处。它不单是个地名,更像是学生生活中一个默契的坐标。对于住在周边公寓的大学生们来说,这个距离刚好——既不用特意乘车出门,又能暂时逃离宿舍或教室的拘束感。就像其中一个女生说的:“在这呆着特别自在,买杯饮料就能坐大半天,老板从来不会赶人。”
后来和店主聊起来才知道,这片区域确实逐渐成了学生聚集地。周边几所大学的学生公寓都在步行范围内,许多学生下课后习惯先来这里歇个脚。有些社团会把这里当作临时会议室,甚至还有学生自发组织的读书会定期在此活动。“他们有时候讨论得太投入,声音稍微大了点,但那种学习的氛围特别好。”店主擦着杯子笑道,“看着这些年轻人,感觉自己也年轻了几岁。”
窗外,叁五成群的学生背着书包陆续走进来。他们熟练地和店员打招呼,径直走向自己常坐的位置。有人从包里掏出笔记本电脑开始写论文,有人摊开画板准备设计作业,还有人只是单纯来放松,和好友分享着刚买的奶茶。这个赤壁周边200米学子聚集地,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他们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天色渐暗,我结账离开时,店里反而更热闹了。晚课结束的学生们陆续涌入,店员开始忙碌地为外卖订单打包。巷口那块指示牌在暮色中亮起了柔和的灯,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个小小的学生天地。我想,明天这个时候,这里应该又会坐满为作业发愁、为考试拼搏、也为青春欢笑的年轻人们吧。
朋友见面时问我怎么找到这家隐藏小店,我说全靠那块指示牌。“你说赤壁约那个学生点啊?”他一点不意外,“我表妹就在隔壁大学读书,她说那是她们的‘校外自习室’。”看来,这个不起眼的角落,早已在学生中间口耳相传,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