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500元一晚同城约茶,毕节500元夜间同城茶约
最近朋友圈里总能看到毕节同城约茶的讨论,特别是那个500元一晚的局,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价码时,手里的保温杯都晃了晃。
上周末实在没忍住好奇,托朋友打听具体情况。对方发来定位时还特意交代:"就是普通茶聚,别想太多。"这话说的,我能想什么?不过确实得承认,现在同城约茶这事儿被传得有点变味了。
约茶现场见闻
地方选在城南新开的茶空间,进门就闻到老树普洱的沉香。主办的是个穿着亚麻衫的年轻人,正在茶台前摆弄紫砂壶。"咱们这儿就是找个由头聚聚,"他边烫茶杯边说,"现在人都抱着手机,反而忘了怎么面对面聊天。"
在场七八个人,有开民宿的老板娘,有刚辞职的程序员,还有个总眯着眼睛笑的大叔。聊着聊着发现,大家来这儿的原因出奇一致——生活太需要个透气口了。程序员小哥吐槽说,他每天对着代码十二小时,来这儿就想听听活人说话的声音。
那天我们从傍晚六点喝到十点,换了叁种茶。最贵的那泡冰岛确实回甘特别,但让我印象更深的,是听着雨打屋檐时那份难得的惬意。结束时每个人都加了微信,约好下个月再聚。
约茶背后的门道
后来才弄明白,毕节500元一晚同城约茶能火起来,主要是现在年轻人开始追求"慢社交"。不像酒吧那么喧闹,又比咖啡馆更有仪式感,这种场合特别适合放下手机认真交流。
不过要说这价格值不值,还真得看具体情况。像那次我们喝的茶里,有款十年陈的老白茶,市面上每泡就要两百多。再加上茶点、场地和茶艺师服务,摊下来其实没赚多少。但要是遇到随便拿普通茶叶糊弄的,那确实亏大了。
最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毕节夜间同城茶约开始细分了。有的专注商务洽谈,有的主打传统文化体验,甚至还有专门组局聊创业的。这种分化倒是好事,至少说明大家在认真做内容,不是单纯搞噱头。
那位开民宿的姐姐后来告诉我,她在这种茶会上认识了两个长期客户。比起在平台上砸钱推广,这种自然而然的认识反而更靠谱。"就像喝茶要慢慢品,"她说,"好的关系急不来。"
现在偶尔还会去参加这类茶会,但会提前问清楚茶叶品类和参与人数。毕竟花500元不是小数目,既要喝到好茶,也要遇到对的人。有时候想想,现代人愿意为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付费,或许正是对冰冷屏幕的一种反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