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做服务的小巷子,高州服务小巷风情

发布时间:2025-11-04 03:19:24 来源:原创内容

石板路与老字号

沿着高州做服务的小巷子往里走,脚下的石板被磨得发亮,缝隙里还长着几撮青苔。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来,把晾在竹竿上的衣物染成暖黄色。拐角处那家修鞋铺开了二十多年,老师傅鼻梁上架着老花镜,手里不停转动鞋底,线和蜡摩擦发出吱呀声响。隔壁小吃店的蒸笼冒着白气,老板娘掀开盖子时,糯米香味瞬间飘满整条巷子。

人情往来如老茶

住在巷尾的李姨每天下午都会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前择菜。经过的邻居总要停下脚步聊两句“今天芥菜真水灵”“你儿子周末回不回来”。这种闲聊看似琐碎,却是巷子里独有的温度。谁家包了粽子会给左邻右舍都送两个,哪户需要临时照看孩子,对着巷口喊一嗓子就有人应。这种默契,在高楼里住上十年也未必能有。

王叔的理发店藏在巷子中段,红色转筒灯罩都有些褪色了。客人多是老街坊,往老式理发椅上一坐,不用多说,王叔就知道该怎么修剪。推子嗡嗡响着,碎发落在地上,偶尔传来两句对于天气或物价的闲聊。有个老主顾搬去新城区叁年了,每个月还特意坐车回来理发,说其他地方找不到这种味道。

傍晚时分,高州服务小巷风情愈发浓郁。放学后的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拍皮球的声音此起彼伏。各家厨房飘出炒菜的声响,酱油爆香的味道混合着,谁家在炖汤,谁家在煎鱼,老邻居闻着味儿就能猜出来。这种烟火气,比任何香水都让人安心。

巷口修自行车的张师傅总在收摊前,把工具一件件擦干净摆好。他常说这条巷子像棵老榕树,根系紧紧抓着土地。去年旧城改造时,居民们联名保下了这些巷子。不是抗拒新事物,而是有些东西拆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就像李姨说的,现代化小区哪里都有,但这种推开门就能说上话的巷子,现在真不多了。

夜幕降临,巷子里渐次亮起灯火。某个窗口传出电视剧对白,另一个窗口飘出麻将碰撞声。这些看似平常的夜晚,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或许正是这些看似寻常的高州服务小巷风情,让冰冷的城市有了温度,让匆忙的时光慢了脚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