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初中生一小时50元,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
最近在家长群里看到个挺有意思的讨论:松滋初中生一小时50元,这个话题像颗小石子,在不少家长心里激起了涟漪。说实话,刚看到这个数字时我也愣了愣,现在请家教都这个行情了吗?
隔壁楼张姐上周刚给她初二儿子找了个大学生家教,结课时对方直接亮出价码——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张姐边在菜市场挑西红柿边跟我念叨:“本来觉得孩子补课怎么也得百八十块,听到这个数差点多称了两斤排骨。”
这个价格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特意找几个正在做家教的大学生聊了聊。大二学生小陈告诉我,这个价位在松滋挺常见的。“我们比培训机构便宜一半,家长负担轻些。而且刚离开中学没几年,解题思路和现在教材接得上。”他边说边翻出手机里存的课时记录,密密麻麻排满了傍晚和周末。
不过也有家长犯嘀咕:这么便宜能教好吗?楼下王阿姨试过两节课后改变了看法:“小老师把二次函数讲得特别透,还分享了自己当年的错题本。孩子说学长教的比补习班老师更有意思。”
这种模式似乎悄悄打破了我们对教育投入的固有认知。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动辄数百元的一对一辅导,但松滋初中生一小时50元的选择,确实让更多孩子获得了额外指导的机会。
在公园遇到刚结束辅导的刘同学时,她正抱着课本往家赶。“这周末给叁个初中生补英语,赚够了买考研资料的钱。”她擦擦额角的汗笑道,“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帮到学弟学妹,挺有成就感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条路。同事老李家试过请大叁学生辅导物理,两个月后还是换回了专业老师。“基础题型没问题,但压轴题讲解还是欠火候。”老李摸着脑袋感叹,“可能得分情况,补差和培优终究不是一码事。”
夜幕降临时,居民楼里亮起的台灯下,或许正有无数这样的教学在进行。年轻的声音穿过电话线,笔尖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某个数学定理突然被点拨明白时,能听见孩子惊喜的轻呼。
价格从来不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当知识以更亲民的方式流动,当教与学在代际间自然传递,松滋初中生一小时50元这个数字背后,或许藏着比分数更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