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那里有站小巷的,高安有站小巷的所在
那天和老张闲聊,他忽然问我:“听说过高安那边有个站小巷吗?具体在哪儿啊?”我一下子被问住了。高安这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可这“站小巷”的名字,听着既熟悉又陌生。
说来也巧,第二天我去城东办事,路过老城区时,突然想起老张的问题。索性把车停在路边,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着。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在斑驳的墙面上,几个老人坐在巷口摇着蒲扇下棋。我凑上前搭话:“老人家,请问这附近是不是有个站小巷?”
老街坊的记忆
一位戴着老花镜的大爷抬起头,手里的棋子迟迟不落下。“站小巷啊,”他拖长了音调,“往前走到第叁个路口右转,看到一棵老槐树就是了。”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补充道:“现在年轻人都不这么叫啦,地图上标的是建设巷。”
按照大爷指的路,我果然找到了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树荫下,几个孩子在跳皮筋,欢声笑语让人恍惚回到了童年。槐树对面有家开了几十年的理发店,红白蓝叁色的转筒还在慢慢旋转。
理发师傅正给一位熟客修面,听说我在找站小巷,手上的剃刀稍稍停了一下。“这名字有年头了,”他笑着说,“听说早年这是个驿站,赶车的人常在这条巷子里歇脚,所以叫站小巷。”他指了指巷子深处,“往里走,还能看到几间老房子,门楣上还留着当年的痕迹。”
我顺着巷子往里走,果然在青砖墙上发现了模糊的字迹。阳光透过槐树的枝叶,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位大妈正从二楼的窗口晾衣服,看见我在打量老墙,便主动搭话:“这墙上以前有个驿站的牌子,后来拆了,就剩这点印子了。”
站在巷子里,忽然能想象出当年的景象:马车吱呀呀地驶进巷子,车夫们在此歇脚喝茶,交换着天南地北的消息。如今虽然驿站早已不复存在,但高安有站小巷的所在,依然承载着这座小城的记忆。
回到车上,我特意在地图上标注了这个位置。第二天见到老张,我告诉他:“你要找的那个站小巷,就在老城区的建设巷。那儿有棵老槐树,树下有理发店,往里走还能看到老墙上的痕迹。”老张听得入神,说这个周末就要带着相机去看看。
有时候想想,每个地方都有这样的角落,它们藏在现代化的城市背后,默默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就像高安那里有站小巷的,虽然名字渐渐被人遗忘,但那些斑驳的砖瓦、老槐树的荫凉,还在继续见证着岁月的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