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100米内学生约,附近学生邀约相聚
这两天刷手机,总看到“濮阳100米内学生约”这个话题,心里还挺好奇的。你说现在这网络时代,连找同学玩都有了新花样?
想起我们上学那会儿,约同学都得提前一天,挨家挨户敲门,或者跑到学校门口等着。现在倒好,打开手机,方圆百米内的同学都能看见,这效率可太高了。
百米内的缘分
说来也巧,上周六我正闲着,手机突然弹出条消息:“附近学生邀约相聚,图书馆叁楼自习室”。反正没事,我就溜达着去了。到那儿一看,好嘛,七八个学生坐那儿,安安静静地写着作业。有个男生抬头冲我笑了笑,指了指旁边的空位。
坐下后才发觉,这种“附近学生邀约相聚”的模式挺有意思的。不用跑太远,就在家门口,找个学习伙伴还挺方便。写累了大家就歇会儿,小声聊聊天,说说作业难题,这种感觉比一个人闷在屋里强多了。
那个发起邀约的男生叫小李,就住隔壁小区。他说现在用这种方式组织学习小组,效率特别高。“你想啊,大家住得近,约起来方便,学习氛围也有了。”他边说边整理着桌上的参考书。
说来也怪,自从参加了这次“濮阳100米内学生约”后,我突然发现小区里学生还挺多的。以前上下楼都不认识,现在见面都会打个招呼。有个初中的小姑娘还经常来找我问数学题,她妈妈说这可省了补课费了。
其实这种就近相约的方式,不仅省时省力,更重要的是让邻里之间多了些温情。现在大家都住在楼里,关门各过各的,能通过这种方式重新联系起来,确实是件好事。
前两天又看到新的“附近学生邀约相聚”,这次是约着去体育馆打羽毛球。看来这种形式正在慢慢丰富起来,从学习到运动,都在这一百米的圈子里发生着。
不过话说回来,任何新事物都要注意安全。虽然是邻居,但第一次见面最好选在公共场合,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家长们也要适当关注,毕竟孩子们的社会经验还不太够。
看着现在学生们用这种方式相互认识、共同进步,倒是让我想起小时候大院里的生活。那时候孩子们都在院子里玩,现在虽然住进了楼房,但借助科技的力量,好像又把那种亲近感找回来了。
或许这就是科技进步的意义吧——不是要把人隔开,而是要让心贴得更近。就像这个“濮阳100米内学生约”,表面上看是个简单的邀约功能,实际上却重新编织起了社区里的人际关系网。
明天又有个新的“附近学生邀约相聚”,这次是去文化宫看展览。我在想,要不要也去凑个热闹呢?毕竟,认识新朋友这件事,从来都不分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