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500块钱叁个小时,尚志叁小时五百元体验
说真的,第一次看到“尚志500块钱叁个小时”这个说法,我心里也直犯嘀咕。这到底是个啥?是一趟短途旅行,还是一次特别的体验?趁着周末有空,我决定亲自去弄个明白。
到了地方才发现,原来这里是个半自助式的休闲工坊。交了钱,工作人员递给我一个工具包,笑眯眯地说:“接下来这叁个小时,全靠你自己了。”我低头一看,里面装着皮料、针线,还有几样叫不上名字的小工具。好家伙,这是要亲手做个皮具啊。
一针一线间的功夫
说实话,刚开始那半小时真是手忙脚乱。针脚歪歪扭扭的,线头老是打结。旁边的大姐看不下去了,过来教了我个小窍门:“针要斜着穿,线要顺势拉。”就这么个简单的动作,我反复练了十来分钟才找到感觉。
慢慢地,手里的皮料开始有了钱包的轮廓。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做皮具最费时间的不是缝线,是前期的打磨和修边。每块皮子都要用砂纸细细打磨,边角要修得圆润自然。这活儿急不得,得耐着性子慢慢来。
说来也怪,平时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可在这叁个小时里,每一分钟都变得特别实在。看着皮料在手里慢慢成型,那种成就感,比直接买个现成的强多了。
中场休息时,和隔壁桌的客人闲聊。他是个程序员,说每周都要来这么一次:“整天对着电脑,手指头都快不会动了。在这儿忙活叁个小时,反而觉得特别解压。”我低头看看自己磨得发红的手指,忽然理解了他说的那种感觉。
最后收尾的时候,师傅过来看了眼,点点头说:“第一次做成这样不错了。”他拿起我的作品,帮我做了最后一道封边工序。只见他拿着打磨棒飞快地来回摩擦,皮子边缘很快就变得光滑油亮。这手艺,没个几年功夫还真练不出来。
叁个小时转眼就到了。拿着自己做的钱包走出工坊,感觉特别踏实。这五百块钱花得值吗?要是光看东西本身,可能不值。但这尚志叁小时五百元体验带来的,远不止是个皮夹子。那种专注做一件事的沉浸感,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了。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快得让人停不下来。像这样安心地待上叁个小时,专心做一件具体的事,反而成了奢侈。下次要是再看到“尚志500块钱叁个小时”这样的活动,我大概还会去试试。不过得换个项目,听说他们那儿的木工课也挺有意思的。
钱包现在每天都在用。每次掏出来的时候,都会想起那个下午。针脚确实不够完美,但每一个歪歪扭扭的地方,都是亲手缝制的印记。这大概就是手工的温度吧,机器做得再精致,也替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