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贵阳男士常逛的小巷子

发布时间:2025-11-04 12:34:39 来源:原创内容

一条巷子半城烟火

要说贵阳男人下班后最爱往哪儿钻?电台街肯定排得上号。这条藏在文昌阁后头的老巷子,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墙上还留着几十年前的老标语。傍晚五六点,穿着衬衫的银行职员和沾着油漆点的装修师傅会在同一家烙锅摊前相遇,炭火哔啵作响,洋芋粑烙得金黄,男人们围着矮桌坐下,啤酒瓶碰得叮当响。

巷子中段的孟家棉纱店开了四十年,老孟师傅戴着老花镜修缝纫机的样子,活像从旧画报里走出来的。几个退休老伯天天雷打不动在他店门口下象棋,棋盘磕在木箱上啪嗒作响。“将军!”穿着白背心的陈伯总爱这么喊,虽然十有八九将不死。他们在这条巷子里住了大半辈子,哪家娃考上了大学,哪家店铺换了招牌,都成了棋局间的谈资。

再往里走,吉他声从二楼飘下来。那是老刘开的工作室,他以前在剧团弹电吉他,现在教孩子们民谣。奇怪的是,总有些四十来岁的男人坐在角落里,不学琴,就听着。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来躲清静的——家里孩子写作业,老婆追剧,只有在这间堆满乐器的小屋里,才能找回点儿年轻时的念想。

藏在菜场深处的江湖

城基路菜场二楼藏着个剃头铺子,红漆牌子都褪色了,但客人从来没断过。老周师傅的推子嗡嗡响了叁十年,从五分钱剃到如今十五块。来这儿的男人图的不光是便宜,老周会掏耳朵、修面,热毛巾往脸上一敷,男人舒服得直叹气。理个发的工夫,能听见不少新鲜事——隔壁王师傅儿子娶媳妇摆了二十八桌,菜场东头老李的腊肉店今年生意翻了一番。

菜场后门有个修鞋摊,老杨五十多岁,手指黝黑但异常灵巧。他摊子前头总是摆着几个小马扎,修鞋的等着取鞋的,最后都坐下来聊天。上个月有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来找他修皮鞋,说是要去见女朋友家长,老杨不仅把鞋修得崭新,还传授了几条“见家长秘籍”,把周围几个老哥逗得直乐。

这些小巷子看似普通,却是贵阳男人卸下担子的地方。在办公室得端着,回家要撑着,只有在这巷弄里,他们能暂时做回自己。电台街口卖了二十年破酥包的张姐说得好:“看一个男人累不累,就看他蹲在巷子口吃包子时,是盯着手机发呆,还是认真数包子有几层酥。”

如今城市变了不少,高楼一栋栋立起来,但这些小巷子依然热闹。也许正因为外面的世界变化太快,男人们才更需要这些不变的老地方。路灯亮起来时,巷子里飘着酸汤鱼的香味,男人们的笑声混着炒菜声,这是贵阳独有的烟火气,简单,踏实,让人心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