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600块上门2个小时,潮州600元两小时服务
最近总听人提起潮州这边有个600块上门服务两小时的事儿,不少街坊都在悄悄打听。说实话,刚开始听见这个价码我也愣了下,现在外面理个发都要七八十,六百块能买着什么贴心服务啊?
巷口阿婆的茶叶摊
那天路过牌坊街,正好瞧见开茶叶铺的阿婆在招呼客人。她边烫茶杯边念叨:“现在年轻人总想着花钱图省事,其实咱潮州人最讲究细水长流。”她说的这个理儿我特别赞同。就像她摊上那壶凤凰单丛,非得慢慢醒茶、温杯、高冲低泡,没有两叁个钟头根本喝不出精髓。
说到潮州600元两小时服务,我倒想起上个月帮亲戚张罗婚宴的事。当时请了个做糖葱薄饼的老师傅,人家带着全套家伙什上门,从熬糖到拉酥手把手教孩子们做。老人家笑呵呵地说:“我这手艺值钱不在材料,是能把叁百年的老味道传下去。”那会儿才惊觉,有些东西真不是用钟头能算明白的。
其实在咱们这儿,很多老手艺人都接这种短时上门活计。有次请了位绣娘来教潮绣,她带着五色丝线在绷架前坐定,银针上下翻飞间,木棉花瓣就渐渐绽开了。她说过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机器绣花叁分钟一朵,我这双手得绣半天,可你看这绒毛细密得像刚摘的鲜花。”
现在年轻人工作忙,愿意花潮州600块上门2个小时学点实在本事,倒是挺划算的买卖。我邻居家闺女前阵子就请了位厨娘教做笋粿,从剁馅到捏花边学得可认真了。后来她发朋友圈说,自己做的粿品端上中秋家宴时,爷爷奶奶笑得见牙不见眼。
不过要说最让我动容的,是上周末在老宅区见着的场景。有个后生仔坐在门槛上帮阿公修藤椅,破旧的藤条在他手里像变魔术似的重新挺立起来。旁边看热闹的伯母说这是孙子专门请人来学手艺,就怕祖传的藤编技法失传了。阳光照在泛黄的藤椅上,突然觉得这潮州600元两小时服务,接的不仅是活计,更像是把快要断掉的念想重新续上了。
这些年看着很多传统渐渐消失,反而这种按钟点计费的教学模式,让老手艺有了新活法。现在去开元寺附近转转,常能看见年轻人围着老师傅学手拉壶、打银镯。有个做木雕的陈师傅跟我说,自从接了上门授课的活,他儿子居然主动回来学艺了。
夜色里的广济桥灯火通明,韩江水静静流淌。想起白天在茶馆听见的对话,有个深圳回来的姑娘笑着说:“在那边做次厂笔础都不止六百,回来能跟着老师傅学潮绣,这潮州600块上门2个小时太值了。”她手上还戴着刚编好的红绳手链,在灯光下泛着温柔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