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河车站附近小巷子玩乐去处,纳河车站旁小巷游玩地点
那天下午闲着没事,我又溜达到了纳河车站后头那片巷子。说是车站附近,其实要绕过两个街口,拐进一条青石板路才算到地方。这儿和车站前广场完全是两个世界——没有急匆匆赶路的旅客,只有坐在竹椅上摇蒲扇的老太太,还有蹲在墙根下棋的大爷。
巷口第一家是个糖水铺,老板娘我都认识了。她一边搅着锅里咕嘟咕嘟的绿豆汤,一边和我唠:“现在年轻人啊,都往商场里钻,哪知道我们这儿藏着宝贝。”她说的宝贝,就是巷子深处那些小店。有意思的是,这些铺子都没挂大招牌,得走近了才看得清是做什么的。
藏在转角的老书店
再往里走十来步,向右拐个弯,有家书店特别有意思。门脸窄得很,胖点的人得侧身进。老板是个戴圆眼镜的中年人,店里堆满了旧书,空气里有股特别好闻的纸张味道。我上次在他那儿淘到一本八十年代的连环画,才五块钱。他说这店开叁十年了,来的都是熟客。有时候下午阳光从木格窗斜斜地照进来,落在那些发黄的书页上,你会觉得时间在这里走得特别慢。
书店对面是家做竹编的手艺人,老师傅的手巧得很,看他编篮子就像是看变魔术。这些纳河车站附近小巷子玩乐去处,说不上多刺激,但有种让人安心下来的力量。特别是傍晚时分,家家户户开始做饭,炊烟混着菜香飘出来,你会突然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过的暑假。
要说最让我惊喜的,是上个月发现的那个小院子。那天我乱走迷了路,顺着爬满叁角梅的墙根往深处去,竟发现有个院门虚掩着。探头一看,里头摆着五六张矮木桌,几个年轻人正在做皮具。原来是个手工皮具工作室,可以自己动手做钥匙扣或者小钱包。我后来也去体验过两次,虽然手指头被针扎了好几回,但做完那个小卡包时,心里头特别踏实。
这些纳河车站旁小巷游玩地点啊,就像藏在城市褶皱里的小珍珠。它们不喧哗,不张扬,就在那儿安静地等着。有时候我觉得,现代人总想着去远方寻找新鲜感,反而忽略了身边这些触手可及的美好。
那天我从巷子里出来,回头看了看。夕阳把老房子的瓦片染成了金色,糖水铺的灯光刚刚亮起,温暖得像一颗糖。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我总爱往这儿跑——在这些窄窄的巷弄里,我找到了城市最初的模样,那种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连接。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虽然这里离车站那么近,却感觉像是另一个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