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大学校鸡的暗号,高安校园鸡的暗语
那个只有我们才懂的“暗号”
前阵子回高安大学逛了逛,走在熟悉的林荫道上,耳朵里不经意就飘进了几个学弟学妹的谈话。其中一个压低了声音,带着点神秘的笑意说:“欸,你知道‘校鸡’的暗号吗?”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不是吧,这传统居然还在流传?
此“校鸡”非彼“校鸡”,可千万别想歪了。这跟任何不正经的事儿都扯不上关系。它指的是我们学校后门那条小巷子里,一家没有招牌的烧鸡店。店面小得可怜,老板是个不苟言笑的中年大叔,但他烤的鸡,外皮焦香酥脆,肉质鲜嫩多汁,是无数高安学子毕业后最魂牵梦萦的味道。
那为什么会有“高安大学校鸡的暗号”这个说法呢?这就特别有意思了。老板性子有点古怪,他不喜欢大声吆喝,也不做宣传。新生想找到这家店,全靠师兄师姐“口耳相传”一个接头暗语。我记得我大一那年,学长一脸神秘地把我拉到一边,说:“想吃最好吃的烧鸡?晚上七点后,去后门那条巷子,看见一个红灯笼,你就对里面说‘来只飞的’。” 对,就是这么一句“来只飞的”。
第一次去的时候,心里还挺忐忑,感觉像在做地下工作。巷子深处,果然挂着一个昏黄的红灯笼。我凑到窗口,里面大叔正忙活着,头也不抬。我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说:“老板,来只飞的。” 他这才抬眼瞥了我一下,回了一句:“等十分钟。” 那一刻,感觉自己就像是被组织接纳了,那种奇妙的归属感和期待感,到现在都忘不了。
所以你看,这所谓的高安大学校鸡的暗号,更像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校园文化,是连接一届又一届学生的纽带。它不单单是为了买一只鸡,而是这种略带神秘感的仪式,让普通的食物变得格外有滋有味。你知道这个暗号,就意味着你是“自己人”,是真正融入高安大学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后来跟老板稍微熟了点,也敢开玩笑了。我问他为啥整这么一出。他一边给烤鸡刷酱料,一边慢悠悠地说:“东西好,还用得着喊吗?来找的,都是懂行的。” 这话听着挺傲娇,但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个理。好味道自己会说话,而高安校园鸡的暗语,则成了寻找这种味道的独特地图。
这么多年过去,学校翻新了教学楼,宿舍也装了空调,很多事物都变了模样。但听到学弟学妹们依然在用着这个暗号,心里顿时觉得暖暖的。有些传统,它可能微不足道,甚至有点无厘头,但它就是青春的印记,是独属于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下次回学校,我一定还要去那条巷子,对着窗口说一句:“老板,老规矩,来只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