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火车站附近小巷200元一回
巷子里的烟火气
那天路过靖江火车站,突然想起朋友提过一嘴,说这附近藏着条挺有意思的小巷。反正离发车还有两叁个钟头,我就想着随便逛逛,消磨下时间。没想到这一逛,倒让我看出点不一样的门道。
巷子不宽,两边是些老旧的居民楼,墙角挂着些不知名的藤蔓。几个大爷坐在小马扎上喝茶下棋,旁边收音机咿咿呀呀放着戏。再往里走,景象就热闹起来了——卖菜的大婶麻利地收拾着摊位,理发店的老师傅正给客人刮脸,还有个修鞋匠在叮叮当当地敲着鞋跟。
最让我停下脚步的,是巷子深处那家裁缝铺。老师傅戴着老花镜,脚踩缝纫机踏板,发出规律的哒哒声。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布料,有个大姐正在量尺寸,说要改条裤子。“下午来取就行,收您二十。”老师傅头也不抬地说。我突然意识到,这条看似普通的小巷,其实藏着个完整的生活圈。
两百块的价值
在巷口的水果摊前,我和卖水果的大哥聊了起来。他说这巷子里的店铺,很多都开了二叁十年。提到生意,他笑了:“像我们这种小本买卖,挣的都是辛苦钱。不过要说方便,那是真方便。”他指着巷子说,“从剃头到修鞋,从改衣服到配钥匙,在这花个两百块钱,能解决好多事呢。”
这话让我想起刚才见到的场景。确实,那个改裤子的花了二十,理发店收十五,修鞋的只要十块。要是把这些服务都体验一遍,还真用不了两百块。这和现在商场里动不动就几百的消费比起来,实在得很。
正说着,有个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来问路,说是要找个实惠的旅馆。水果大哥特别热心地给他指了巷子另一头的家庭旅馆:“就前面拐弯,干净又便宜,一晚上不到两百。”年轻人道谢后匆匆走了。看来,火车站旁边这条小巷,还真是个宝藏地方。
我在想啊,现在大家都习惯网购、叫外卖,有时候反而忘了这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滋味。在这条巷子里,每笔交易都看得见摸得着,买卖双方还能聊上几句。这种人情味,可不是手机础笔笔能给的。
生活的温度
继续往巷子深处走,闻到一阵饭菜香。是家卖盒饭的小店,老板娘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十二块钱两荤两素,米饭管饱。几个附近的民工模样的汉子坐在店门口的小桌旁吃得正香。这让我想起刚才火车站里那些贵得吓人的餐厅,同样的价钱,在这能吃上热乎的家常菜。
巷子虽小,五脏俱全。修表店、五金行、杂货铺,都是些在城市里越来越难见到的小店。这些店铺的老板似乎都认识,时不时会互相招呼。有个老太太来买酱油,顺便在隔壁取了修补好的锅,又到另一家买了把青菜。这一趟下来,也就花了五六十块钱。
太阳渐渐西斜,我也该往车站走了。回头看看这条巷子,突然觉得很感慨。在这个什么都讲究速度和规模的时代,还能保留着这样一方天地,真是难得。这里的物价仿佛停留在几年前,但生活质量一点也不差。
也许下次路过靖江火车站,我还会再来这条小巷逛逛。不是为了省钱,就是想感受这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气息。毕竟,有些东西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比如那份邻里间的熟络,还有手艺人的那份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