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150的爱情在哪条街,蛟河150的爱恋在哪条街
蛟河150的爱情在哪条街?这个问题最近总在我脑子里打转。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我还以为是谁家饭店的外卖电话。
那天在早点铺听见两位老太太闲聊,穿蓝布衫的那位说得有鼻子有眼:“就咱们这儿,蛟河150号那片老房子,当年可成全了不少姻缘。”她掰着手指头数,“张家大小子、王家二姑娘,都是在那条街上认识的。”
那条青石板路
我特意去蛟河150号转了转。那是一条挺普通的老街,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两旁的老槐树把阳光筛成细碎的金子。几位老人坐在门前摇着蒲扇,看见生人也不惊讶,倒像早就知道会有人来打听什么。
“你也是来找那条街的?”戴草帽的大爷笑眯眯地问,“这些年啊,总有人来问蛟河150的爱情在哪条街。”他指着前方拐角处,“看见那个红砖房没?以前是家书店,现在改成便利店了。那时候年轻人没现在这么多花样,就在书店里碰个头,借本书,说上几句话,心里就甜得跟什么似的。”
旁边择菜的大妈插话:“要我说啊,蛟河150的爱恋在哪条街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心意,两个人能踏踏实实地走在一起,比什么都强。”她手里那把青菜翠绿翠绿的,就像她描述的那些年轻时光。
我在那条街上慢慢走着,忽然明白了些什么。这条街本身并不特别,是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故事让它变得独一无二。就像大妈说的,重要的不是具体哪条街,而是那份愿意陪着对方慢慢走的心意。
街角有对年轻情侣在拍照,女孩踮着脚给男孩整理衣领,那份自然流露的亲昵,倒真像这条街一直以来的样子——朴实,温暖,带着人间烟火气的妥帖。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蛟河150的爱情在哪条街?也许它就在每个人心里那条愿意为爱停留的街道上。那些平凡日子里的相视而笑,那些风雨来临时的并肩而立,比任何地标都来得真实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