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附近100块钱的爱情,邻江百元情缘的故事
巷子口的栀子花香
临江附近100块钱的爱情,这话说出来你可能要笑。一百块能做什么?还不够两个人在商场吃顿像样的饭。可就在临江门那片老居民区里,还真藏着这样的故事。我是在巷子口买栀子花时遇见陈阿姨的,她说起这事时眼睛弯弯的,手里正整理着五块钱一把的白兰花。
“那时候啊,他每个月工资才八百。”陈阿姨说的是九十年代末的事。她当时在纺织厂做工,男朋友在江对岸的造船厂。两个人每周见一次面,轮渡票只要一块五,但来回也得叁块。剩下的九十七块钱,要管一天的吃喝,还得存下二十块准备结婚用。
剩下的七十七块,他们精打细算地花。早上在巷口吃小面,两碗四块;中午去江边那家“老地方”吃豆花饭,六块;晚上看场露天电影,门票两块。这么算下来,还能剩下六十五块。他们会花五毛钱买包瓜子,沿着江边慢慢走,一直走到夕阳把江水染成金色。
有次他发奖金,多拿了二十块。那天他们破例去了江边的火锅店,点了最便宜的套餐,二十八块。锅底咕嘟咕嘟冒着泡,他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是个十块钱的银色戒指。“等以后有钱了,给你换真的。”他说这话时,火锅的热气把他的脸熏得发红。
现在陈阿姨还住在临江附近的老房子里,女儿已经上大学了。她每周还会去买栀子花,只是价格从五毛涨到了五块。那个十块钱的戒指她还留着,和其他首饰放在一起,时不时拿出来看看。“现在吃顿火锅要两叁百咯,”她笑着说,“但总觉得没那年香。”
晚上十点半的炒粉摊
再往江边走走,晚上十点半以后,你会看见老周的炒粉摊。他总是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动作不紧不慢的。常来的客人都知道,他这儿有个“百元套餐”——两份炒粉加两份冰粉,正好二十块。要是情侣来吃,他会多送一碟泡菜。
小张和女朋友就是这个月的常客。他们刚在附近租了房子,押一付叁之后,钱包就瘪了。但每周五的“炒粉约会”雷打不动。“比看电影强,”小张说,“这儿能看见江景,还能听见轮船的汽笛声。”女朋友在旁边点头,把炒粉里的火腿肠夹给他。
老周看在眼里,偶尔会给他们多加个蛋。“年轻嘛,慢慢来。”他翻动着锅里的米粉,葱花在油里噼啪作响。他说这些年见过太多这样的情侣了,有的后来买了房,有的去了别的城市,还有的分手后再也没来过。但每个在炒粉摊前分享食物的夜晚,都是真实的。
邻江百元情缘的故事,就是这样在江风中慢慢发酵的。没有华丽的誓言,就是你把炒粉里的肉丝夹给我,我把冰粉里的花生米留给你。老周的记账本上,画满了正字,他说这是在帮年轻人记着,他们一起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夜晚。
昨晚下雨,小张他们没来。老周多炒了份粉,自己坐在江边吃了。问他为什么不去找个门面,他指着对面的高楼说:“那些亮着灯的窗户里,说不定就有人吃过我的炒粉。现在他们可能正在给孩子讲,当年爸爸妈妈穷的时候,在江边有个炒粉摊……”
江水还在流,临江附近的物价也还在涨。但总有人正年轻,总有人用一百块,小心翼翼地经营着他们的爱情。可能在巷子口买花,可能在江边吃炒粉,可能在轮渡上看夕阳。这些瞬间串起来,就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