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耍女娃,禹州游女娃
要说咱河南禹州有啥好玩的,当地人准会咧嘴一笑:“来禹州不耍女娃,那可不就白来了嘛!”这话听着怪,其实“耍女娃”是咱这儿的老话儿,说的是那种轻松自在的游玩劲儿,就像逗邻家小闺女开心一样简单惬意。
这“耍”字里头有门道
您可别误会,这“耍”可不是瞎胡闹。在禹州话里,“耍”透着股闲适自在的劲儿——往钧官窑址那儿一站,看老师傅拿着泥胚这么一转,天青月白的釉色就跟变戏法似的出来了。这时候您要问师傅有啥诀窍,他准把沾满泥的手往围裙上抹两把:“没啥窍门,就是陪着泥土耍呗!”您瞧,这“耍女娃”的脾气,早就渗到咱禹州人的骨子里了。
往神垕古镇的青石板路上一走,七里长街忽悠悠地往前伸,老字号瓷器铺子一个挨一个。老板娘坐在店门口,不紧不慢地摇着蒲扇:“进来瞧瞧呗,看中了咱就耍着聊聊价。”这话听着多舒坦,买卖不成仁义在,重要的是那份悠闲自在的劲儿。
从“耍”到“游”的巧劲儿
这些年啊,外地人来多了,“禹州耍女娃”慢慢变成了“禹州游女娃”。字面文雅了些,可骨子里还是那个味儿。就像大鸿寨的柿子,熟了自然甜,不用刻意加糖。
去年秋天我在颍河边上碰见个北京来的老先生,举着相机拍水鸟。他说跑过不少地方,就属在禹州最放松:“你们这儿的人啊,会生活。”我给他指路去扒村看古窑址,他摆摆手:“不急着赶路,我先跟这河水耍一会儿。”您听听,这“耍”字的精髓,让外地朋友一下子抓住了。
要说禹州游女娃最地道的玩法,得赶早去钧瓷市场转悠。那些刚出窑的物件还带着温热,掌柜的也不急着招呼,任你在货架间慢慢转悠。碰上合眼缘的,捧在手里细细把玩,那温润的触感,真跟逗弄娃娃粉嫩的脸蛋似的,心里头软乎乎的。
转过街角,卖胡辣汤的摊子正冒热气。花五块钱来上一碗,就着油馍头,吸溜吸溜喝得满头汗。摊主大哥一边擦碗一边唠:“咱禹州人吧,把日子都过成耍了。”这话在理——无论是琢磨钧瓷的窑变奇迹,还是慢悠悠地品味一碗汤,要的就是那份举重若轻的从容。
下次您来禹州,别光顾着跑景点。在古巷子里漫无目的地走走,蹲下来看会儿蚂蚁搬家,或者纯粹坐在老槐树下发呆。当您忘了赶行程,开始享受这份闲适的时候,就算真正懂得“禹州耍女娃”的妙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