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大学城喝茶资源群,当阳大学城茶友交流圈
最近发现不少同学在打听当阳大学城附近有没有适合喝茶聊天的地方,这事儿还挺有意思的。记得刚来学校那会儿,我也想找个能安安静静喝茶的角落,结果跑遍了周边商业街,不是奶茶店太吵,就是咖啡馆人满为患。
后来慢慢摸索出几个好去处。东门出去右转有家叫"清茶小筑"的铺子,老板娘特别懂茶,总爱和客人聊茶经。她家凤凰单丛带着天然蜜香,每次去都要坐上大半天。西门斜对面的茶书院更妙,可以边品茗边翻书,落地窗外正好能看到校园里的银杏树。
茶香里的相遇
上周叁下午,我在茶书院遇见文学院的学弟。他正为毕业论文发愁,我们就着铁观音的兰花香聊开了。他说在当阳大学城喝茶资源群里看到这家店的推荐,特意来找找灵感。说来也巧,那天我们还碰见美院几个同学在临窗位置写生,他们的水彩本上洒满了茶汤映出的光斑。
这样的场景在当阳大学城茶友交流圈里越来越常见。以前总觉得喝茶是件特别私人的事,现在发现年轻人聚在一起喝茶反而能碰撞出不少火花。生物系的同学会带来自家烘焙的茶叶,外国语学院的妹子偶尔会分享英式下午茶的礼仪,这种交流特别生动。
其实喝茶不需要太讲究排场。有时候就是简单一个玻璃杯,撒把龙井,看茶叶在热水里舒展身姿。重要是那份闲适的心情,还有叁五好友围坐的温暖。现在天冷了,捧着手工烧制的陶杯,热气混着茶香往脸上扑的感觉,特别治愈。
前两天看到当阳大学城喝茶资源群又在讨论新开的茶空间,说是能把现代设计和传统茶道结合得很好。这让我想起去年在老城区发现的隐世茶铺,老板坚持用炭火慢慢煮水,说他祖父那辈就是这样待客的。传统与新潮,快节奏与慢生活,在茶盏之间奇妙地融合。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咱们大学城附近藏着不少茶叶世家。有次去城南茶叶市场,遇到个老茶农,他儿子现在就在我们学校读农林专业。老爷子特别开心地说,以后家里的茶园就有人继承发展了。这种两代人的茶缘,听着就让人感动。
茶喝得多了,慢慢能分辨出不同水温泡出的茶汤差异。85度的水冲绿茶正合适,沸水泡普洱才能激出醇厚。这些细节在当阳大学城茶友交流圈里经常被拿来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就积累了很多实用知识。
最近天气转凉,正是喝红茶的好时节。金骏眉的甘甜,正山小种的松烟香,配着窗外渐黄的梧桐叶,别有一番风味。要是再约上几个懂茶的朋友,带上各自收藏的茶叶互相品鉴,这样的午后时光真是再惬意不过。
其实不论是在精致的茶室,还是在宿舍简单布置的茶席,重要的是那份专注当下的心境。当阳大学城喝茶资源群里常有人说,喝茶让他们在忙碌的学业中找到了喘息的空间。这话我特别认同,有时候茶杯里晃荡的不只是茶汤,还有我们稍纵即逝的大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