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学生品茶工作室,江都学子茶艺交流坊
最近路过学校后街,发现新开了家挺特别的店——江都学生品茶工作室。说实话,第一次看到招牌时我还纳闷,现在学生都这么讲究了吗?直到被室友拉着去了两次,才发现这儿根本不是想象中普通的奶茶店。
推开木门就能闻到淡淡的茶香,几个同学正围坐在长桌边泡茶。穿藏青色围裙的学长笑着招呼我们:“来试试刚到的凤凰单丛?”他手腕轻轻一转,茶汤就稳稳落进品茗杯。我学着他的样子端起茶杯,居然尝出蜜糖似的回甘。
茶香里的慢时光
工作室主理人小陈是文学院大叁的学生。他边烫茶杯边和我闲聊:“刚开始就是几个茶友凑钱买了套茶具。”现在他们每周举办茶会,最热闹时二十多人挤在这间四十平的屋子里,连窗台都坐满了人。有次下暴雨,原本报名的同学都觉得不会有人来了,结果还是来了七八个浑身湿透的“茶痴”。
外语系的李同学正在练习茶艺表演。她告诉我,在这里学会了区分六大茶类,连爸妈都惊讶她不再沉迷手机了。说着她拈起盖碗,手臂划出柔和的弧度:“你看,注水要像春风吹过湖面。”
墙角书架摆着《茶经》和各地茶叶样本,旁边小黑板写着“今日茶讯:安溪铁观音”。有同学在整理武夷岩茶的笔记,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不同火候的口感变化。玻璃罐里装着他们自制的茉莉花茶,花瓣还带着晨露的湿润。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的紫砂壶。他总说喝茶急不得,现在才懂这句话的意思。手机消息提示音不时响起,但没人急着查看。在这个总强调效率的时代,能安心喝完一泡茶的时间,突然变得特别珍贵。
茶桌中央摆着同学们设计的茶席,枯枝插在陶罐里别有韵味。有个男生专注地盯着水温计,等水烧到蟹眼大小时立刻提壶冲泡。他分享的普洱带着枣香,完全颠覆了我对陈年茶饼的认知。
暮色渐浓时,晚霞给茶具镀上暖光。新来的学妹不小心打翻了茶海,大家笑着帮忙收拾。这种不完美的真实感,反而让整个空间更温暖了。或许这就是江都学子茶艺交流坊最动人的地方——它不仅是品茶的空间,更成了年轻人寻找生活节奏的驿站。
临走时看见窗台那盆绿萝已经爬过整面墙,嫩绿的新叶在晚风里轻轻摇晃。就像这些年轻茶客们正在舒展的生活姿态,慢慢生长,自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