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小巷深处的爱情在何处
白山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这个问题在我脑子里转了好几天。那天下午路过巷口的王阿姨,一边择韭菜一边念叨:“现在年轻人谈个恋爱,不是去商场就是泡咖啡馆,咱们这条老巷子啊,早就没人来谈恋爱喽。”
这话听着让人不服气。我决定亲自去找找看。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墙角探出几丛野茉莉,香味若有若无的飘着。拐过第叁个弯,看见李家媳妇正踮着脚收衣服,她男人在底下扶着梯子,嘴里叨咕着“慢点慢点”,手却稳稳抓着梯子两侧。阳光从晾晒的床单缝隙漏下来,在他们身上洒下斑斑点点的光。
老房子里的温度
再往前是陈爷爷家半掩的木门。探头往里瞧,老伴正往他茶杯里添热水,动作慢悠悠的。陈爷爷得了帕金森,端杯子时总洒水,于是陈奶奶就把茶倒得浅些,过会儿再加一次。这个动作我见过很多回——春天加茉莉花,夏天换绿茶,秋天添枸杞,一年四季就这么重复着。陈奶奶说:“这老家伙手抖了五六年,我就给他添了五六年水。”说完自己先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菊花。
说实话,这种画面在巷子里太普通了,普通到没人会特意提起。可你要是停下来细看,会发现这里面有种说不清的默契。就像巷子尽头那棵老槐树,天天路过不觉得特别,某天突然开花,满巷子都是清甜的香气。
隔壁院子的年轻夫妻刚生完孩子,最近总为带孩子的事拌嘴。但每天傍晚,都能看见他们推着婴儿车在巷子里散步,走着走着,不知谁先说了句话,两人又笑到一块儿去了。有次听见姑娘抱怨丈夫洗奶瓶不认真,转头却往他嘴里塞了瓣橘子。
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让我突然明白了点什么。巷子里的爱情哪有那么复杂?它就藏在每天的一粥一饭里,藏在添茶倒水的小动作里,藏在吵架后互相给台阶下的默契里。
天色渐暗,我准备往回走。经过巷子中段时,看见卖豆腐的老赵正要收摊。他媳妇提着饭盒过来,打开是还冒热气的饺子。老赵让媳妇先吃,自己继续收拾,媳妇却夹起饺子非要他咬第一口。推让了几个来回,最后老赵笑着吃了,面粉还沾在嘴角。
走出巷口时王阿姨还在,问我找到没有。我点点头,心里却想,这巷子深处的爱情在何处,答案可能简单得让人意外——它不在什么特别的地方,就在这些再平常不过的日常里。只是现在的人脚步太快,容易错过这些需要慢下来才能看见的风景。
路灯次第亮起,把巷子照得朦胧温暖。明天这个时候,这些细碎的温柔还会继续上演吧。不过要发现它们,得先把脚步放慢,把心静下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