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150的爱情在哪条街,蒙自150的爱情在哪条路
一条街与一条路的距离
这几天刷短视频,老是被“蒙自150的爱情在哪条街”这句话洗脑。说实在的,第一次听到,我还真愣了一下。蒙自?150?爱情?这组合在一块儿,听起来像某个老电影的桥段,又像是一首没写完的民谣歌词,挠得人心痒痒。
我琢磨着,这“150”究竟是个什么讲究?是门牌号码吗,像上海那种藏着无数故事的里弄小楼?还是说,是一段150米长的老街,从头走到尾,刚好够酝酿一场邂逅?又或者,是某种隐喻,比如一百五十天的约定?这数字里头,好像真藏着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浪漫。
为了弄明白,我干脆找了个周末,溜达到了蒙自。南方的城市,街道总是带着点儿湿漉漉的温情。我沿着几条看起来最有年头的街道慢慢走,路两旁的楼房不高,墙皮有些斑驳,阳台上探出几盆叫不出名字的花。我心里头一直盘旋着那个问题:蒙自150的爱情在哪条街?会不会,它根本就不在一条具体的“街”上?
走着走着,我拐进了一条更窄些的巷子,地图上标着这叫“文澜路”。路口有个卖米线的早点铺子还没收摊,老板娘正利索地收拾着碗筷。我凑上前,买了一瓶水,假装随口问道:“阿姨,跟您打听个事儿,您听说过‘蒙自150的爱情’这种说法吗?是在这条街上不?”
阿姨抬起头,用围裙擦了擦手,笑了,眼角的皱纹堆在一起:“啥150的爱情哟?我们这条老路,最多的就是过日子的感情。你看那边,”她伸手指了指斜对面一栋居民楼,“叁楼那家,老两口吵吵闹闹一辈子了,前天老头子还偷偷给老伴儿买了条新丝巾,说是年轻时候答应过的。”她顿了顿,又说:“真要找你们年轻人说的那种‘爱情’,你得去南湖边上,那边路宽,树也多,谈朋友的年轻人多。”
我谢过阿姨,心里好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对啊,我一直在纠结“蒙自150的爱情在哪条街”,甚至还想搞清楚“蒙自150的爱情在哪条路”,可这“街”和“路”,真的有那么大区别吗?一条街,或许商铺林立,热闹非凡;一条路,可能车来车往,通向远方。但承载着人们细碎情感的,往往是街角那个不变的早餐摊,是路边那棵年年开花的老树。
那个“150”的秘密,或许就藏在每日清晨一起吃的米线里,藏在傍晚并肩散步的影子里。它不是一个需要被精准定位的坐标,而是一段需要用时间和陪伴去丈量的温度。你问我在哪条街?或许,它就在那条你和他/她一起走了无数遍的,最平凡不过的路上。
离开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看那条安静的文澜路。阳光正好,洒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闪着细碎的光。我想,我大概找到了答案。那个对于蒙自150的爱情在哪条路的追问,答案可能不在任何一块路牌上,而在每一个寻常日子里,由普通人亲手编织的,闪着光的瞬间里。这大概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