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同城400带吹电话,根河同城400陪聊热线
深夜的电话线
最近在根河本地的聊天群里,时不时会飘过“根河同城400带吹电话”这样的消息。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串文字时,我盯着屏幕愣了好几秒。这年头,连小城根河都冒出这种服务了?
上周和开出租的表哥吃饭,他一边涮着羊肉一边说:“现在晚上叫车的客人,十个里有叁个边等车边抱着手机聊天,笑得那叫一个开心。”他压低声音,“就上周,有个小伙子上车就说去‘电信营业厅隔壁那栋楼’,下车时还特意问我知不知道哪里能办400号码。”表哥摇摇头,“现在的年轻人啊,宁可花钱找陌生人聊天,也不愿意跟隔壁邻居打个招呼。”
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冬天。根河的冬天你们知道的,下午四点天就黑了,街上除了扫雪车基本见不到人。我那会儿刚辞了工作,整天窝在家里。有天深夜实在闷得慌,就拨了个视频电话给南方朋友,结果人家正穿着短袖吃冰棍呢。挂了电话,那种孤独感像窗外的寒气一样往骨头缝里钻。要是那时候知道有根河同城400陪聊热线这种东西,说不定真会试试。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服务为啥偏偏在根河这样的小地方冒头?我在早市买菜时碰见社区的李阿姨,她倒是说了句实在话:“现在年轻人压力大,跟父母说不通,跟朋友又怕被笑话。找个看不见的人说道说道,心里能舒坦点。”
前两天路过中央大街,看见新开了家心理咨询室。玻璃门上贴着的价目表让我咂舌——每小时收费都够我交一个月网费了。这么一比,那些根河同城400带吹电话的广告,价格倒是亲民得多。虽然说不清这两者到底有啥区别,但至少给了人们多一个选择。
我试着打听过这些服务的具体情况,发现还挺有意思。他们好像都是本地人在运营,有些甚至是兼职。有个做这行的小伙子偷偷告诉我,他最常接到的根本不是年轻人,反而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有时候就是问问根河最近天气怎么样,或者聊聊菜市场的猪肉价钱涨没涨。”他说,“很多人要的不是什么刺激,就是有个人能说说话。”
现在想想,或许我们都需要这样一个出口。就像我写这篇文章时,窗外又飘起了雪,而手机屏幕亮着,那个根河同城400陪聊热线的号码还在聊天记录里躺着。虽然我从没拨通过,但知道它在那里,心里反而踏实了些。这大概就是现代人的某种安全感吧——永远有个能接听的声音在电话那头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