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小巷子里150的爱情,小巷情缘150元的故事
冀州城东头有条老巷子,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油亮。夏天槐花落一地,冬天炊烟袅袅绕屋檐。街坊们茶余饭后总爱念叨个事儿——巷尾理发店王师傅和他老伴儿的故事。
王师傅那间不到十平米的理发店,墙上还贴着九十年代港星海报。推子嗡嗡响了叁十年,价格牌上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剪发5元。常有人劝他涨价,老头总是摆摆手:"街里街坊的,凑合过呗。"
那个飘雪的傍晚
去年腊月二十叁,北风刮得人脸疼。我赶在年前去理发,推门撞见王师傅正给老伴儿梳头。炉子上炖着白菜豆腐,热气糊满了玻璃窗。"今天不营业啦,"王师傅举着木梳笑,"老太婆生日,得给她弄个新发型。"
他老伴儿患风湿多年,手指变形握不住梳子。王师傅每早给她编辫子,傍晚按摩腿脚,比护工还仔细。有回我见他蹲在巷口修老式收音机,说是老伴儿睡前爱听评戏。这让我想起那个150元的故事——叁十年前他俩相亲,王师傅掏空口袋凑了150块钱,带姑娘去省城玩了整天。回来时只剩五毛钱买烧饼,两人分着吃完了全程。
现在年轻人谈恋爱,动不动就是星级餐厅、限量球鞋。王师傅听见总要嘟囔:"我那会儿全身家当就150块,不也把媳妇娶回家了?"巷子里的爱情或许不浪漫,但透着日子的踏实劲儿。
暮色渐浓时,我看见王师傅扶着老伴儿在巷子里散步。两个身影被路灯拉得老长,有时停在邻居家的月季花前闻闻香,有时站在电线杆下听麻雀叫。这让我突然明白,冀州小巷子里150的爱情,从来不是用钱衡量的。
隔壁水果摊老板娘有次红着眼圈说,去年王师傅老伴儿住院,老爷子白天看店晚上陪床。医院躺椅窄,他蜷着睡了大半个月。出院那天,老太太在病房里说了句:"咱回家剪头吧,外面要二十呢。"
如今经过理发店,还能看见老两口挤在旧沙发上看电视。搪瓷缸里泡着茉莉花茶,电视机飘着雪花点。偶尔有老主顾来,王师傅就边剪头发边唠嗑。推子声混着巷子深处的叫卖声,仿佛时光从未走远。
巷口修鞋的刘大爷说得在理:"现在人总说感情淡了,其实哪是感情的问题?是日子过得太飘了。"那些藏在青砖灰瓦间的温情,就像王师傅工具箱里那把老推子,用久了自然贴合手型。
槐花又落了一茬,理发店门口的铃铛还在风中叮当响。或许真正的爱情从来不需要华丽包装,它就在冀州小巷子里150的爱情故事中,在某个冬日傍晚的梳头瞬间,在两块烧饼分着吃的记忆里。你看巷子里那对身影,走得多慢啊,慢得好像能走完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