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邻近的街巷风情

发布时间:2025-11-06 23:14:24 来源:原创内容

暮色里的市井画卷

怀化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就像个藏着故事的老人家,静静蹲在喧嚣的车站对面。每次走出车站,抬眼就能看见那片高高低低的旧楼房,晾衣绳像五线谱似的横在半空,偶尔还有几只麻雀停在上面。说实在的,比起车站里匆匆忙忙的人流,我更喜欢往巷子里钻——那里的时间,走得特别慢。

巷口修单车的老张是这里的活地图。他的摊子支了二十多年,工具箱被摩挲得油光发亮。有回我的行李箱轮子卡住了,他叁下两下就给修好,顺手往轮轴上抹了点机油。“这巷子啊,以前是条泥巴路。”他指着现在铺着青石板的路面,“那时火车站还没扩建,我们这排房子后面全是菜地。”他说话时手里的活计不停,扳手拧螺丝的咔嗒声,像在为他的故事打拍子。

往里走十来步,空气里就开始飘着各种味道。早点铺的蒸笼冒着白汽,炸油条的香气能飘出半条街。特别是那家“刘记米粉”,老板娘总系着蓝布围裙,操着麻阳口音招呼熟客:“老样子?多放点臊子?”她家的酸豆角是自己腌的,脆生生的,配上滑溜的米粉,很多赶早车的人宁可少睡半小时,也要绕过来吃一碗。

再往深处走,巷子窄得两人并肩都要侧身。墙根蹲着几个下象棋的老爷子,楚河汉界杀得正酣。有个戴老花镜的,举着“车”犹豫半天,旁边观战的急了:“将军抽车咯!”引来一阵哄笑。他们身后的杂货店,玻璃柜台里还卖着现在已经少见的蛤蜊油和老式水果糖,让人恍惚回到了九十年代。

午后两叁点,巷子最是安静。阳光斜斜地照在二楼晾晒的被褥上,有户人家的窗台摆着几盆茉莉,小白花散着若有若无的香。这时能听见各种声音——谁家电视机在放戏曲,叮叮当当的梆子声;叁楼传来练琴的声音,是个孩子在弹《致爱丽丝》,不太熟练,总在同一个地方卡住。

要说最有意思的,还得数傍晚时分。下班的人骑着电动车小心穿行,车铃叮铃铃响成一片。放学的小孩追跑打闹,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的。菜贩子的叁轮车挤在巷口,新鲜的蔬菜还带着泥土。主妇们蹲在那里挑挑拣拣,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便宜点嘛,天天来你家买的!”

巷子尽头有家理发店,老师傅姓周,用的还是老式推子。他不怎么做年轻人的生意,主顾都是街坊老客。刮脸的时候,热毛巾往脸上一敷,泡沫刷子轻轻扫过,剃刀在牛皮上蹭两下,那手法,那架势,是新开的时尚发廊学不来的。客人常在理发椅上睡着,轻微的鼾声混着收音机里的怀旧金曲,时光在这里打了个盹。

住在这条巷子里的老邻居,彼此都知根知底。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老人需要照顾,不用半天就能传遍整条巷子。晚上各家厨房飘出的饭菜香混在一起,分不清是谁家在炒辣椒,谁家在炖汤。这种烟火气,是高楼小区里找不到的。

其实想想,这条邻近的街巷风情,不就是生活的本来模样吗?它不完美——墙角有青苔,楼道堆着杂物,雨天积水要踮着脚走。但正是这些琐碎,织成了最真实的生活图景。每次要离开怀化,我都会在巷口站一会儿,看看这熟悉的热闹。火车站的广播在身后响着,而眼前这条巷子,依旧按自己的节奏慢慢呼吸。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