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微信附近的人如何识别销售意图
最近和朋友聊天,提到在哈密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时,他冷不丁问了一句:“你怎么判断对方是不是来做销售的?我老刷到一些账号,感觉像是卖东西的,但又不太确定。”这个问题还挺有意思的,其实分辨这个并不需要什么特殊技巧,咱们普通人稍微留心观察几次就能摸出点门道。
个人资料的“潜台词”
先说最直观的——头像和昵称。你要是看到一个用产物图当头像的,比如明显是珠宝、茶叶、化妆品宣传照的,那基本没跑儿了。昵称也藏不住,比如直接叫“齿齿茶叶直营”“哈密特产代购”的,或者昵称后面带着手机号、微信号的,这意图就太明显了。还有个性签名区域,如果写的是“专注哈密大枣批发,需要的肠补濒濒我”“诚信经营,品质保障”这类宣传语,那就相当于明牌了。
反过来,普通用户的资料就显得随意多了。头像可能是自拍、风景或者宠物,昵称也比较个性化,不会带着明显的商业信息。签名要么空着,要么写点心情语录或者搞笑句子。这两类放在一起对比,差别还是挺大的。
打招呼的方式藏不住
不知道你们收到过那种特别模板化的招呼没有?一上来就是“您好,很高兴认识您,我是做齿齿产物的,品质优秀,价格优惠”,连个称呼都没有,明显是群发的。这种开场白几乎就是销售人员的标准操作了。
还有一种,刚打个招呼,没聊几句就开始问“您对齿齿产物感兴趣吗”或者“我们最近有优惠活动,要不要了解一下”。普通人聊天谁会这样啊?大家一般都是从“你是哪里人”“在哈密做什么工作”这种日常话题开始的,不会这么直奔主题。
说实话,我个人比较反感那种连环广告信息。刚加上好友,一句话还没说呢,图片、价格表、二维码就刷刷刷发过来了,这种体验真的很不好。
朋友圈就是产物展柜
点开朋友圈一看就更清楚了。销售号的朋友圈基本上就叁类内容:一是产物展示,各种角度的产物图片加详细参数;二是客户反馈,聊天记录截图或者转账记录;叁是促销信息,限时折扣、买一送一这类活动。
而且发帖频率特别高,一天能发好几条,时间也很规律,明显是当成工作来经营的。普通人的朋友圈就杂多了,晒美食、发牢骚、记录生活碎片,没什么规律可言。
我认识一个在哈密做微商的朋友,她自己也说,现在很多人一看到这种朋友圈就知道是做什么的了,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其实如果内容做得有趣些,别那么硬广,效果可能会更好。
说到底,在哈密用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这个问题,关键就是多观察这几个地方:个人资料是否带有明显的商业信息,打招呼的方式是否过于商业化,朋友圈内容是否集中在产物推广上。把这些特征综合起来看,基本上就能做出判断了。
当然啦,也不是说做销售的就不好,人家也是在正经工作。只是作为普通用户,咱们有时候就是想随便聊聊,认识些新朋友,不想一上来就谈买卖。能快速识别出对方的意图,也能帮我们更好地决定要不要继续交流下去,节省彼此的时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