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找个女人过睡一晚,阜康寻伴共度夜晚
夜色渐浓,阜康街头霓虹初上。独自走在回家路上,突然觉得这九十平米的房子空旷得能听见自己的回声。冰箱上的便签纸早就泛黄,阳台那盆绿萝倒是顽强地自顾自生长。
翻通讯录的手指停在半空,那些熟悉的名字仿佛都蒙着层薄灰。这时候要是有个人能说说话该多好,哪怕只是安静地坐在旁边,让屋里有点烟火气。
相遇总在不经意间
上周在人民公园长椅歇脚,遇见个喂鸽子的姑娘。她撒着小米突然扭头问我:“你说它们晚上睡哪儿?”就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让我们聊到了日落。她叫小月,在城南开花店,说话时眼角弯弯的。
后来我们去喝了羊杂汤,氤氲热气里她讲起故乡的枣树,我说起单位那只总来蹭饭的流浪猫。那种感觉特别踏实,像是认识了很久的老友。分别时她递给我支向日葵:“摆餐桌吧,比假花有生气。”
现在这朵向日葵在玻璃瓶里仰着脑袋,让我想起小月说的——有些温暖,往往始于最寻常的相遇。
前两天加班到深夜,给小月发了条消息。她居然秒回,还发了刚插好的花篮照片。我们隔着屏幕聊起各自今天的琐碎,她抱怨供货商送错花材,我吐槽打印机又卡纸。但奇怪的是,这些烦恼说着说着就成了笑料。
她说正在研究新配方,想熬玫瑰花酱。我翻出老家带来的土蜂蜜照片:“拿这个换果酱怎么样?”手机那端发来一连串鼓掌的表情。这种细碎的分享,让相隔几公里的夜晚变得柔软起来。
床头灯把影子投在墙上,忽然觉得这房间不再那么清冷。或许我们都在寻找某种联结,不是刻意安排的相遇,而是自然而然的陪伴。就像现在,知道城市另一端有人和你同样醒着,同样在生活里慢慢走着,心里就莫名踏实。
窗外飘来烧烤摊的香气,隐约还有孩童的笑闹声。给绿萝浇了水,把明日要穿的衬衫熨好。生活终归要继续,但若途中能遇见聊得来的伴,那些寻常日子,或许会镀上不一样的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