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泄火的小巷子,赤壁小径烟火处

发布时间:2025-11-03 11:22:07 来源:原创内容

赤壁泄火的小巷子,这名字听着就带着点故事。那天我拐进这条巷子纯属偶然——本来想去江边看日落,走着走着却被一阵刚出炉的芝麻香勾了过来。

巷子窄得很,两边的老墙都快挨到一起了。青砖缝里钻出几丛青苔,湿漉漉的,像是刚哭过。墙根蹲着个抽旱烟的老爷子,烟锅一明一暗的。“这巷子为啥叫泄火啊?”我凑过去问。老爷子眯眼吐个烟圈:“喏,往前走到头,有口老井。当年周瑜在这儿取水给伤兵煎药,满营帐的焦躁气,都被这井水镇住了。”

我顺着坑洼的石板路往里走,果然在巷子尽头看见那口被麻石圈起来的井。井沿磨得发亮,深浅不一的绳痕像岁月的皱纹。旁边有户人家正打水洗菜,哗啦一声,清凉的水花溅在青苔上。忽然就明白了——哪有什么神乎其神的传说,不过是这口井养活了整条巷子的人。打仗时救急,太平年月就成了每天的柴米油盐。

烟火气才是最实在的

傍晚的赤壁小径烟火处真是热闹。卖藕汤的婆婆在门口支了个小煤炉,汤罐咕嘟咕嘟冒着泡;斜对过的剃头师傅正给小孩推头,推子嗡嗡响着,碎发落在围布上。有个大嫂从二楼探出身,竹竿上晾的衣裳还滴着水:“李奶奶,留碗汤哈!”

这些零零碎碎的日常,比任何历史书都鲜活。我想起老爷子说的,当年伤兵在这养伤时,巷子里的妇人也是这样轮流送饭煎药的。原来那股能“泄火”的,从来不是井水,是这些热乎乎的烟火气。

巷子中段有家铁匠铺子,老师傅正在打菜刀。火星子噼里啪啦溅起来,又很快消失在阴影里。“这铺子传叁代啦。”他举起刚淬火的刀坯,滋啦一声白雾腾起,“我太爷爷那辈,还给周瑜营里修过兵器呢。”我看着他被炉火映红的脸,忽然觉得历史从没走远——那些金戈铁马,最后都化成了打铁声、炒菜声、孩子的哭笑声。

天色暗下来时,家家窗口透出暖黄的光。有人在井边摇扇子乘凉,收音机里放着楚剧,咿咿呀呀的唱腔在巷子里绕。我站在巷口回头看,整条巷子像一道温暖的缝隙,把千年的烽火都沉淀成了此刻的安宁。

往回走的路上,又经过那口老井。月光下井水泛着细碎的亮光,像是无数个平凡日子在轻轻闪烁。或许每个城市都需要这样一条巷子——不必记载在旅游手册上,却默默收纳着整座城市的体温与叹息。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