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的,如何识别微信附近的人是否出售商品
隔着屏幕的疑惑
这几天洪湖的王大姐有个烦心事。她女儿在外地上学,老想通过微信附近的人给家里寄点特产。可王大姐一打开这个功能就犯嘀咕:头像看着都挺正经,打招呼也客气,但聊着聊着就有人开始发商品图片和价格。她拉着我袖子问:“你说这洪湖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东西的?我咋分辨谁是真邻居,谁是专门做生意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少街坊都遇到过。微信本来是用来联络感情的,可现在附近的人里确实藏着不少做买卖的。倒不是说做生意不好,关键是咱得心里有数,别把广告当闲聊,也别误会了热心邻居。
那些藏在细节里的信号
要识别微信附近的人是否出售商品,首先得看对方的朋友圈。正经做生意的,朋友圈基本上就是个线上店铺。你往下翻个十条八条,要全是商品展示、收款截图、顾客反馈,那基本没跑了。偶尔发两条生活动态的,也可能是为了显得更真实。反过来,如果朋友圈里晒的都是家长里短、孩子照片、洪湖夜景,那大概率是真邻居。
再就是聊天的内容。开头就问“需要什么”、“在看什么”的,十有八九是商家。正经邻居谁一上来就这么说话?聊不了叁句就开始发产物目录的,那就更明显了。我有个朋友遇到过更绝的,对方每天定点给他发促销信息,比闹钟还准时。
其实啊,现在很多人用微信附近的人做小生意也正常。洪湖这边水产丰富,好多人家自己晒的鱼干、腌的鸭蛋,通过附近的人卖卖货,既方便又实在。关键是我们得学会辨别,既不错过好东西,也不被虚假宣传忽悠。
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说到识别微信附近的人是否出售商品,最重要的还是安全。有些朋友太实在,看对方说得天花乱坠就直接转账。真要买东西,最好选择能当面交易的。都在洪湖,约个超市门口、公园旁边,东西看过再付钱,这样最稳妥。
上个月菜市场碰见卖藕带的刘婶,她说现在都用附近的人接单。顾客头天晚上下单,她第二天清晨采了直接送菜市场,老街坊自取。这样既做了生意,又没丢掉信任。这种模式在咱们这儿挺常见,毕竟洪湖就这么大,谁也不好为点小钱坏了名声。
要是遇到非要先付款再发货的,就得多个心眼。特别是那些商品照片特别精美,价格又低得离谱的。天下没有白捡的便宜,这句话在哪儿都适用。
换个角度想想
话说回来,现在生活不容易,大家利用身边资源挣点钱也理解。就像我楼下的小年轻,在洪湖生态旅游区做导游,旺季时通过附近的人接点散客,既帮游客解决了找导游的难题,自己也增加了收入。只要明码标价、诚信经营,倒也没什么不好。
有时候在广场跳舞,听老姐妹们聊天。张阿姨说她现在买土鸡蛋都通过附近的人找,比去超市方便还新鲜。李大爷补充道,他修水电的工具也是在附近的人那里买的,对方就住在隔壁小区,工具不好用直接上门换。
这么看来,咱们讨论如何识别微信附近的人是否出售商品,不是为了抵制做生意,而是为了更明白地消费。知道对方是商家,咱就可以用买东西的心态去沟通;确认对方是邻居,咱就能放心交往。这层窗户纸捅破了,反而大家都轻松。
王大姐后来自己也摸出了门道。现在她不但能分清商家和邻居,还通过附近的人认识了几个卖新鲜藕梢的农户。每天傍晚遛弯时顺路取货,价钱比菜市场还便宜两成。前两天见她,她乐呵呵地说:“弄明白了这个,微信用着顺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