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100米内附近的人,蓬莱百米周边寻友
这几天我常盯着手机发呆,屏幕上那个“蓬莱100米内附近的人”功能像个神秘的漩涡。每次点开前,心里都会冒出些奇怪的期待——下一个划过的头像,会不会就是昨天在便利店帮我捡起零钱的那个姑娘?
说来也巧,上周叁晚上我在小区门口的烧烤摊等人,手机突然弹出条消息:“蓬莱百米周边寻友”群聊里有人发了张烤茄子的照片。抬头一看,隔壁桌那个穿蓝色罢恤的男生正举着手机对准烤架。我忍不住朝他晃了晃手机:“哥们,这茄子让你拍得我都馋了。”他愣了两秒突然大笑,原来我们住在相邻的单元楼,却在这家烧烤摊第一次搭上话。
百米之内的温暖巧合
自从留意起蓬莱100米内附近的人,生活突然多了些烟火气。楼下面包店老板娘每天清晨五点半准时出现在推荐列表,而凌晨叁点还在线的总是隔壁栋的编剧先生。有次暴雨天忘带伞,我在便利店屋檐下刷新着定位,居然匹配到同样在躲雨的图书编辑,现在她成了我每月交换书单的固定书友。
其实现代人挺矛盾的。我们可以和千里之外的网友聊得火热,却不知道对门邻居姓什么。那个总在电梯里遇见的牵金毛的大叔,直到在“蓬莱百米周边寻友”里看见他发布的宠物聚会邀请,才发现我们都有收养流浪狗的共同经历。
上个月社区办中秋晚会,组织者正是通过百米内的人功能发起的。当平时只在手机上闪烁的头像变成眼前真实的笑脸,那种感觉很奇妙。穿汉服弹古筝的姑娘是总在菜场遇见的宝妈,而负责调音响的小伙常出现在健身房推荐列表。我们像玩真人版拼图游戏,把散落在百米生活圈里的碎片慢慢拼完整。
当然也有人问我,这么关注百米内的人会不会太局限。但我觉得,在快节奏的城市里,百米恰恰是个温柔的距离。它不会近到侵犯隐私,又不会远到失去温度。就像今早买煎饼时,摊主大姐边摊鸡蛋边念叨:“知道你爱吃脆的,多给你炸了片馄饨皮。”这种被百米之内的人记住喜好的感觉,比很多虚拟点赞都来得踏实。
如今我和几个百米内结识的朋友组成了周末徒步小组。每次穿过巷口那棵老槐树,手机定位圈刚好覆盖百米范围,这时总会想起第一次在蓬莱100米内附近的人里认出熟面孔时,心里那种又惊讶又亲切的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