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火车站小巷子,酒泉站旁小街巷
酒泉火车站小巷子,这个名字一出来,老酒泉人大概都会心一笑。它就在酒泉站旁边,说是小巷,其实更像是一条被时代悄悄遗忘,却又顽强活下来的脉络。
我第一次走进去,纯粹是因为好奇。那天送朋友坐火车,离开车时间还早,晃晃悠悠就拐进了这条紧挨着车站的巷子。嚯,外面是宽阔的马路和喧闹的车流,一进来,仿佛跨过了一道无形的门槛,世界瞬间就慢了下来。
脚下的路是老旧的水泥地,坑坑洼洼的,下雨天估计得小心点走。两旁的房子不高,多是些有些年头的矮楼和平房,墙皮斑驳,露出里面砖头的颜色。几家小饭馆门口冒着热气,老板娘坐在小板凳上摘菜,偶尔抬头看一眼稀稀拉拉的路人。
巷子里的烟火气息
再往里走,生活的气息就更浓了。有家理发店,红色的转灯都有些褪色了,老师傅正给一位大爷剃头,动作不紧不慢的。隔壁是个杂货铺,从电池、毛巾到酱油醋,什么都卖,店主是个大爷,捧着个收音机听戏,眯着眼,手指跟着节奏轻轻敲着柜台。这种小店,在如今的大超市和便利店时代,真算是稀罕物了。
我找了个卖酿皮的小摊坐下。摊主是个中年大姐,手脚麻利地拌着调料。她看我面生,便笑着搭话:“等火车呢?”我点点头。这碗酿皮味道说不上多么惊艳,但辣椒油香,醋也够味,吃得鼻尖微微冒汗。旁边坐着几个穿着工装的人,看样子是附近的铁路职工,边吃边聊着家长里短。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条酒泉火车站小巷子,不像是个交通枢纽的附属品,它更像是个小小的、自给自足的村落。
它见证了多少人来人往啊。有匆匆赶路的旅客,在这里买上一个刚出炉的烤饼充饥;有刚下火车的外乡人,拖着行李箱,带着一丝迷茫走进来,寻找一个暂时的落脚点;也有像那几位铁路职工一样的本地人,把这里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这条酒泉站旁小街巷,就像一个沉默的旁观者,收纳着无数短暂停留的故事和情绪。
我又想起那些崭新的火车站,宏伟,光洁,一切都秩序井然,但也让人觉得有些疏离。它们的功能性太强了,强到几乎容不下一点点杂乱的人情味。而眼前这条小巷子却不同,它的杂乱,它的陈旧,恰恰构成了它独特的温度。这里的时光仿佛是粘稠的,流淌得很慢,让你可以停下来,喘口气,看看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起身离开时,夕阳正好把巷子口染成金黄。我回头看了看,巷子深处依然幽静,那几位铁路职工还在闲聊,理发店的老师傅正在打扫地上的碎发。这条酒泉火车站小巷子,就这样安静地待在繁华车站的臂弯里,不争不抢,过着自己的日子。它可能算不上什么风景,但它有血有肉,有呼吸,有故事。下次再来酒泉,我一定还会进去走走,或许,还是那家酿皮摊,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