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都匀微信附近人100元一次
最近在都匀,不少人的微信聊天里可能都刷到过这样的信息——“附近的人100一次”。这种像暗号一样的短句,总在你滑动屏幕时不经意地跳出来。说实在的,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我盯着屏幕愣了好一会儿。这行字简单得让人犯嘀咕,它到底想表达什么?
这类信息通常没有配图,也没有更详细的说明,就那么孤零零的一行字挂在动态里。有时候是深夜,有时候是午后,它出现的时机也没什么规律可言。你可能会想,这会不会是某种新型的广告?或者是什么线下活动的邀约?又或者……是别的什么?
街头巷尾的闲聊与猜测
昨天在都匀老城区的奶茶店,我就听见隔壁桌几个年轻人在聊这个事。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边说边笑:“我看就是骗点击的,点进去肯定要你下载什么础笔笔。”旁边穿格子衬衫的女生却摇头:“不像,我觉得可能是某种上门服务,比如家电维修或者保洁?”
他们聊得热火朝天,但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这种“都匀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的信息,就像都市传说一样在本地年轻人的社交圈里悄悄流传。大家都见过,但没人知道它背后的真相。说真的,这种情况还挺让人纳闷的——既然要打广告,为什么又不把话说清楚呢?
我试着在搜索框里输入这句话,结果让人更困惑了。有的网页说这是新型骗局,有的说是某种暗语,还有的干脆说是恶作剧。这些说法互相矛盾,看得人一头雾水。
后来有个朋友提醒我,说这可能和本地某些特殊服务有关。他说得含糊,但我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这么一想,这种模糊的表达方式反倒说得通了——既能让懂的人看懂,又不会太直白。
从疑惑到理解的过程
慢慢地,我开始理解这种“都匀微信附近人100元一次”的信息为什么这么写了。在咱们这个小城里,有些事确实不好明着说。用这种隐晦的方式,既达到了传播效果,又不会太招摇。你说这是钻空子吧,确实有点;但你说它聪明吧,也真够聪明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事终究是不太稳妥的。先不说合法不合法,光是安全性就够让人担心的。你想啊,双方都是陌生人,万一出了什么事,找人都没处找。而且这种交易完全没有保障,吃亏了也只能自己忍着。
我觉得吧,在都匀这样人情味挺浓的小城,真想认识新朋友,方法多得是。周末去文峰园逛逛,晚上到石板街吃个烧烤,或者参加本地的一些兴趣小组,不都比这种神秘兮兮的方式强?至少这些方式光明正大,不用担心被骗或者惹上麻烦。
现在再看到“附近的人100一次”这样的信息,我已经不会像第一次那样好奇了。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比较隐晦的广告,针对的是特定的人群。如果你不是它的目标客户,看过就算了,没必要深究。
在都匀这座小城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在上演。而微信上这些若隐若现的信息,不过是城市生活的一个小侧面。它们存在,但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重心。真正的生活,还是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在热气腾腾的小吃摊,在熙熙攘攘的集市,在朋友相聚的欢声笑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