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附近微信联系300元一次
最近在刷手机的时候,总能看到一些挺扎眼的描述,类似“成都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这样的信息时不时就跳出来。说真的,第一次看到这种模糊的表述,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到底指的是什么服务?
有时候晚上睡不着,靠在床头翻微信,那个“附近的人”功能跳出来的提示,配上这种让人浮想联翩的描述,确实会让人多想。特别是深夜时分,这种信息出现的频率好像会高一些。我在想,是不是也有人和我一样,曾经对着手机屏幕发过呆,心里冒出各种猜测?
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暗示
说实话,“附近微信联系300元一次”这种说法挺有意思的。它既不说清楚具体是什么服务,又给人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叁百块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刚好卡在那种让人犹豫的价位上。我在成都生活了这么多年,知道这个城市夜生活丰富,但这种模棱两可的信息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真实情况呢?
有个朋友告诉我,他曾经出于好奇,试着联系过其中一个账号。对方回复得很快,但说话相当谨慎,一直用各种隐晦的表达,就是不明确说提供什么服务。聊了半天,对方只说“见面就知道了”,还要求先付定金。朋友觉得不太对劲,赶紧删了对话。
我也问过在派出所工作的表哥,他说最近确实接到过几起报案,都是对于通过微信附近的人功能引发的纠纷。有的说是付了钱没得到服务,有的甚至遇到了敲诈勒索。听起来真的挺吓人的。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现在用微信的时候,看到那个“附近的人”功能,心里总会有点别扭。明明是个挺方便的交友功能,却被一些人用来做这种暧昧的生意。我在想,那些正经做生意的人,为什么非要说得这么模糊呢?直接写明服务内容不是更好吗?
上周打车的时候,和司机聊起这个话题。司机师傅笑着说,他经常半夜接单,有时候会遇到一些行色奇怪的乘客。“有的人上车后一直低头玩手机,到了地方也不下车,就在那儿等人。”他说,“有一次我还听到乘客打电话说什么'叁百块太贵了',估计就是在谈这种交易。”
说实话,我现在路过春熙路或者九眼桥这些夜生活丰富的地方,看到那些低头猛刷手机的人,都会忍不住想:他们是不是也在看那些“附近微信联系300元一次”的信息?这个城市这么大,每天该有多少这样的故事在发生啊。
有时候我在想,也许我们需要更理性地看待这种现象。毕竟在这么大的城市里,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需求也都有。但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被那些模糊的表述所迷惑,更不要因为一时好奇而陷入麻烦。
记得有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说过,现在很多人感到孤独,才会去尝试各种方式来寻找陪伴。也许,这些“成都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的信息,正是抓住了现代人的这种心理弱点吧。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昨天在小区门口看到的一幕:一个年轻人站在路边,不停地看手机,又抬头张望,像是在等人。当时我就在想,他是不是也在经历着某种等待和不确定?这个城市每天都有无数这样的瞬间,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