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微信附近的人如何辨别销售意图
松原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微信附近的人如何辨别销售意图
最近和几个松原的朋友聊天,说起用微信“附近的人”这个功能,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怎么感觉好多打招呼的人,没说两句就奔着卖东西去了呢?好像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对方的销售意图。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今天咱就唠点实在的,分享一下我的观察。
首先啊,最直接的就是看头像和昵称。你想想,一个正常的微信用户,头像多半是自己的照片、风景或者有个性的图片,昵称也比较随意。但如果你看到一个头像,直接就是某产物的宣传图,或者昵称里带着“齿齿代理”、“齿齿总代”、“优惠券”、“一手货源”这类字眼,那基本上就没跑了。这就像开店的挂招牌一样,人家这就是在无声地告诉你:“我是做这个生意的”。你一打开附近的人列表,看到这样的,心里大概就有数了。
再看朋友圈,这可是个重头戏。点进去一看,如果满屏都是产物介绍、客户转账截图、快递打包视频,一天能发十几二十条,内容高度统一,全都是围绕着某个商品,那这个人八成就是微商或者在做网络销售。普通人的朋友圈,肯定是生活百态,吃喝玩乐啥都有的,对吧?这种内容纯粹得像专卖店橱窗的,意图就非常明显了。
然后是打招呼的方式。通常我们陌生人加好友,开场白可能会是“你好,认识一下”或者根据对方朋友圈内容找个话题。但带有销售目的人,他们的开场白往往很直接,甚至有点“硬”。比如刚通过好友,立刻发来一句:“美女/帅哥,看看这个产物,特别适合你”,或者“正在搞活动,机会难得”。这种急不可耐的推销语气,几乎是把“我想卖东西给你”写在了脸上。正常的社交,谁会这么开门见山呢?
聊天过程中也能发现不少蛛丝马迹。你试着把话题引向生活方面,比如问问“你是松原本地人吗?”或者“今天天气真不错”,对方可能只是简单应付一句,然后很快又把话题拉回到他的产物上。这种“叁句不离本行”的聊天模式,目的性太强了。他并不是真想和你交朋友,而是把你当成一个潜在的客户在沟通。
其实啊,在松原这样生活节奏没那么快的城市,大家用微信附近的人,初衷可能就是想多认识些朋友,了解一下自己周边的人和事。但不知不觉间,这个功能好像变成了一个移动的广告栏。不过这也没什么,大家都是为了生活。我们能做的,就是多留个心眼,学会辨别。如果不想被打扰,设置一下隐私权限就好;如果正好对产物感兴趣,聊聊也无妨。关键是,别让这种小小的社交工具,影响了咱们的心情。
说到底,网络社交和现实生活一样,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判断。对方是真心想交朋友,还是另有目的,在几句简单的交流和一些细节里,我们多少都能感觉到。保持一份平常心,既不过度猜疑,也不轻易盲从,这样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能更从容地与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