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品茶工作室,坚石茶室雅集时光
磐石品茶工作室的门口种着几丛翠竹,风过时沙沙作响,像是特意为茶客们准备的天然背景音。推门进去,迎面就是那股熟悉的茶香——不浓不淡,刚好能让人瞬间放松下来。
店主人老陈正在茶海里烫杯子,动作慢悠悠的,水流声却格外清脆。“水刚沸,正想着该来客人了。”他头也不抬,像是早知道会有人来。这种默契,大概就是老茶客们总爱往这儿跑的原因。
茶席上的意外收获
那天我原本只是路过,却被窗边那束斜斜的阳光留住了脚步。邻座的大姐正在抱怨孩子挑食,老陈递过去一小杯熟普:“试试这个,养胃。”转头又给我这个生客泡了不同滋味的茶。说来也怪,明明都是普洱,他泡出来的就是特别顺口。
“其实啊,好茶自己会说话。”老陈用茶夹轻轻转动盖碗,“关键是得听懂它在说什么。”他这话让我想起第一次来坚石茶室时的情景。虽然名字不一样,但那份从容确实很像——都是能让时间慢下来的地方。
现在的人总急着把茶分门别类,什么年份产地工艺,说得头头是道。可在这里,茶就是茶。就像墙上那幅字写的:“茶无贵贱,适口为珍”。老陈说那是他父亲写的,挂了叁十多年。
茶香里的老时光
记得有回下雨天,店里就我一位客人。老陈难得闲下来,取出收着的八十年代老茶。茶汤在白瓷杯里泛着琥珀光,他忽然说起这间磐石品茶工作室的来历。
“当年父亲取这个名字,不是说要多坚固,是希望来这儿的人能找到让自己站稳的东西。”他说着往窗外望,雨点正顺着玻璃窗往下滑。“现在人脚步太快,总得有个地方让人记得怎么停下来。”
这话让我想起城东那家坚石茶室。去年秋天去过一次,店主是个年轻人,却把武夷岩茶做得别有韵味。虽然风格不同,但那份对茶的认真劲儿,倒是和这里一脉相承。
茶凉了又续,续了又凉。老陈突然笑起来:“你看这茶叶,在壶里浮浮沉沉的,最后不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了?”
确实,在这间工作室里,每个人都能找到最舒服的姿势。有独自来看书的,有约朋友谈事的,还有专门来品茶的。不同的人,同样的自在。
黄昏时分,客人渐渐多了。新来的几位在长茶桌边坐下,老陈又忙活起来。我端起已经凉透的茶,忽然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特地找来。在这快节奏的城市里,能安静喝杯茶的地方,就像激流里的石头——不急不躁,稳稳地立在那里。
临走时老陈包了一小包茶给我:“下次来,尝尝我新到的单丛。”推门出去,晚风里还留着茶香。这条走了无数遍的街道,忽然显得格外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