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附近300块钱的爱情,叁百元左右的南阳情缘
南阳市区往西二十里有个青石镇,镇上傍晚总飘着油泼面的香气。我就是在老马面馆遇见小娟的,她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手指关节因长期端面碗微微变形。那晚我点了最便宜的素面,她却在围裙口袋里摸索半天,偷偷往我碗底埋了个荷包蛋。
后来常去才知道,这姑娘在镇上打工叁年了,每月寄两千回家供弟弟读书。有回听见她和老板娘算账,声音轻轻的:“刘姐,叁百块够给我妈抓药了...”叁百块,在城里不过一顿饭钱,在这儿却能压弯一个姑娘的脊背。
瓦房顶上的月亮
熟了她常带我去镇东头看废弃戏台,我们坐在掉漆的长条凳上,她突然说:“你知道为啥戏台朝东?老辈说唱戏要迎着太阳,日子才有亮光。”夜色里她的眼睛真像浸了水的黑葡萄。那晚我揣着刚结的稿费想请她吃烧烤,她却拉我到菜市场买了五块钱的烧饼,掰开时热腾腾的白气模糊了她的笑。
有天天降暴雨,她住的瓦房漏得厉害。我举着塑料布帮她堵漏雨点,雨水还是顺着墙根流成小溪。她突然笑出声:“你看像不像《西游记》里水帘洞?”我望着她湿透的刘海,想起都市里那些抱怨玫瑰不香的姑娘,心里泛酸又发烫。
真正让我触动的是立冬那天。她帮邻居照看孩子,叁岁的小丫头在她怀里睡得香甜。孩子的奶奶硬塞来叁百块钱,她推辞不过,转头却买了棉鞋给独居的张奶奶。针脚密实地纳着鞋底,她轻声说:“叁百块能暖叁个冬天呢。”
现在我和小娟在镇小学旁开了家文具店,她总仔细擦拭每支铅笔。黄昏时学生们叽叽喳喳来买橡皮,她眉眼弯弯地找零钱,收银盒里那枚磨旧的五毛硬币,还是我们当初一起挑的储蓄罐里留下的。这片土地上的情谊啊,就像伏牛山间的晨雾,看着薄,沾衣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