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万达广场补座私人会所,安丘万达广场补座会员俱乐部
最近路过安丘万达广场补座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挺特别的地方。就在商场侧门电梯直上八楼,有扇不起眼的玻璃门,要不是朋友带我过来,可能永远都不会注意到这里藏着个私人会所。
推开门的瞬间,外面的喧嚣仿佛被按了静音键。大理石地面映着暖黄色的灯光,前台的姑娘微笑着点头,没有酒店式的那种职业化笑容,倒像是老朋友家里帮佣的亲切模样。
藏在写字楼里的别样天地
说实话,第一眼还真看不出这是个什么地方。既不像餐厅,也不像咖啡厅,更不是健身房。后来才明白,这种模糊感恰恰是它的妙处。经理介绍说,这里是按会员制运营的,来的大多是周边的公司家和老主顾。他们偶尔来这里谈生意,偶尔就是单纯想找个安静地方呆着。
走廊转角摆着个青花瓷缸,里面游着几尾锦鲤。靠窗的位置能望见整条人民路的街景,但因为做了双层隔音,车流声都变成了模糊的背景音。这种闹中取静的感觉很奇妙,就像在沸腾的火锅里捞到一块清汤锅底的食材。
茶室里的铁观音是安溪直供的,咖啡豆选自云南保山的小粒种。这些细节看似普通,但处处透着讲究。我特别喜欢他们的书刊区,除了当期杂志,还有不少绝版的艺术画册。有次看见位老先生在那儿临摹宋徽宗的瘦金体,笔锋转折间,整个空间都跟着静了下来。
更懂生活的社交空间
最让我意外的是这里的用餐区。没有固定菜单,厨师会根据当季食材和会员口味调整菜式。上周尝过一道糟香黄鱼,用的是舟山当天运来的野生黄鱼,配上二十年陈的香糟,那股鲜味现在想起来还让人回味。
不过要说这里最特别的,还得是那个露天庭院。谁能想到在写字楼里会有个带水景的院子?初夏夜晚坐在这儿,晚风穿过竹丛的声音,比什么白噪音都让人放松。偶尔会遇到其他会员,大家点头笑笑,既保持距离又不显得生分。
管理这个小天地的张经理说,他们最近在调整服务内容。不是要增加多豪华的项目,反而是在思考怎么让空间更贴合日常。比如增设了早餐服务,给赶早班的会员准备简餐;下午茶时段会按季节准备茶点,霜降后就换上了手打芋泥和桂花糕。
有个做设计的会员经常把客户约到这里,他说在这谈成的项目,比在会议室谈成的要翻倍。想想也是,当人们处在放松的状态,创意和信任都更容易自然流淌。
黄昏时分,斜阳透过木格窗棂在墙上投下斑驳光影。看着窗外渐次亮起的霓虹,突然觉得这座城市需要这样的地方——不是为炫耀身份,而是给忙碌的生活留个喘息的角落。或许这就是安丘万达广场补座私人会所存在的意义,它像城市森林里的一个安全洞穴,让人们在奔赴之余,记得生活原本该有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