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那里有站小巷的,海东那条小巷的位置
那条小巷到底在哪儿
说起海东那条站小巷,不少老海东人都会露出会心一笑。这条巷子说好找吧,它藏在纵横交错的街巷深处;说难找吧,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闻着空气中飘来的油炸糕香味,自然而然就能摸到地方。
我第一次去找这条小巷时,愣是在附近转了叁圈。问路边修鞋的老师傅,他抬手指了指前面:"看见那个红漆门脸的杂货铺没?往它右边那个豁口一拐就是了。"果然,杂货铺旁边真有个不起眼的入口,稍不注意就会错过。
巷子不宽,两个人并排走刚好,要是骑自行车迎面过来,得侧着身子才能过去。墙角的青苔长得正好,一层迭着一层,像是给老墙穿了件绒绒的绿衣裳。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来,把半边巷子染得金黄,另外半边还留在阴凉里。
巷子里的烟火气
别看巷子窄,里头可热闹着呢。清晨五点,卖豆浆的刘阿姨就支起了摊子,她那口大铝锅总是冒着腾腾热气。住巷尾的李大爷每天准时来打豆浆,他说这味道叁十年没变过。
再往里走,王师傅的修车铺子永远叮叮当当的。他那铺子门口总堆着待修的自行车,但神奇的是,从来不妨碍别人走路。有次我的车链子掉了,他两分钟就给装好了,说什么也不收钱。
最让我惦记的是那家做了叁代人的糖油饼。面团在油锅里翻滚,渐渐变成金黄色,捞起来沥油的时候,那股甜香啊,能飘出半条巷子去。老板娘总笑着说:"慢点吃,烫着呢!"
住在巷子里的人们,似乎都保持着某种默契。傍晚时分,家家门口的小凳子陆续摆出来,老人们摇着蒲扇聊天,孩子们在巷子里追着玩。谁家做了好吃的,总会给邻居端一碗过去。
藏在细节里的故事
巷子东头有口老井,虽然早就没人打水了,但井台磨得光溜溜的,记录着过去的岁月。井边那棵歪脖子树,春天会开满白色的小花,落在青石板上,像是撒了一层薄雪。
墙上的电表箱旁边,不知谁家用粉笔写着"小胖速回,奶奶找你",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已回"。这样的涂涂画画随处可见,倒成了巷子特有的装饰。
有一次下雨,我躲在巷口的屋檐下避雨,看雨丝顺着黑瓦滴落,在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对门的大姐隔着雨帘招呼:"进来坐会儿吧,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这种自然而然的善意,让人心里暖暖的。
如今城市变化快,好多老巷子都消失了。但海东这条站小巷还倔强地存在着,像一个不愿意改变脾气的老人家。每次走进去,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让人暂时忘了外面的喧嚣。
要说这海东那条小巷的位置,其实不在地图上,而在每个走过它的人心里。哪天你要是路过海东,不妨也去找找看,说不定会有属于你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