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火车站小巷子,淮南站周边小街巷
穿过淮南火车站那喧闹的出站口,拐进旁边一条不怎么起眼的小路,周遭的喧嚣仿佛瞬间被一道无形的墙隔开了。这里就是人们常说的淮南火车站小巷子,它与几步之遥的现代化车站,完全是两个世界。
巷子不宽,地上铺着老式的水泥砖,缝隙里钻出几丛顽强的青苔。两旁的建筑有些年头了,墙面斑驳,留着雨水冲刷过的痕迹。电线像蜘蛛网一样在头顶交错,偶尔有麻雀落在上面,叽叽喳喳地叫上几声。空气中飘着一股复杂的气味,有旁边小吃店刚出锅的油香,有老旧房屋淡淡的潮气,还混杂着行人身上淡淡的烟草味。这味道不算好闻,却莫名地让人觉得真实。
巷子里的生活图景
我慢慢往里走,眼睛有点忙不过来。右手边是一家开了多年的理发店,红蓝白叁色的旋转灯筒颜色都有些褪了。老师傅正给一位老主顾修面,动作不紧不慢,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说的无非是家长里短,物价涨了之类的。再往前,一个阿婆坐在自家门口的小马扎上,面前摆着几把水灵灵的小菜,也不吆喝,就那么安静地等着识货的人。这种悠闲,跟火车站里那种人人步履匆匆的节奏,真是鲜明的对比。
要说这淮南站周边小街巷,最吸引人的还得是那些吃的。您瞧那卖烧饼的炉子,炭火烧得正旺,面饼贴上去,不一会儿就鼓起泡,散发出焦香。还有那家牛肉汤馆子,门口一口大锅,奶白色的汤咕嘟咕嘟地翻滚着,热气裹着肉香直往人鼻子里钻。在这儿,你不用看什么精致的菜单,食物的味道就是最好的招牌。我找了个小凳子坐下,要了一碗汤,老板操着浓重的本地口音问:“辣子可要?香菜多些?”这简单的话语,听着就让人觉得亲切。
巷子里的声音也是各种各样的。火车偶尔经过的轰鸣声从远处传来,像是这个社区的背景音。近处呢,是店铺里电视机的戏曲声,是老板娘找零钱的叮当声,是自行车铃铛清脆的“叮铃”声。这些声音混在一起,非但不觉得吵,反而构成了一首独特的市井交响曲。我有时候想,那些坐在高铁上匆匆路过淮南的人,大概永远也想象不到,就在离铁轨这么近的地方,还藏着这样一片充满烟火气的小天地。
走到巷子深处,发现这里竟也藏着些小小的变化。一家旧民居的门口挂上了创意工作室的牌子,几个年轻人正在里面忙碌。隔壁的老式杂货铺,也学着挂起了移动支付的二维码。新与旧在这里交汇,倒也不显得突兀。老住户们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对于这些新鲜事物,他们似乎保持着一种既包容又淡然的态度。这或许就是老街巷的韧性吧,它能容纳变化,但骨子里的那份从容,却始终没变。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巷子里的灯次第亮起。不是那种明亮的路灯,多是各家店铺自己拉的昏黄灯泡,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长。饭菜的香味更浓了,能听到母亲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我站在巷口回头望,这片淮南火车站小巷子笼罩在暮色与暖光里,像一幅褪了色的旧画,安静地定格在那里。它可能不够光鲜,甚至有些杂乱,但这份真实而温暖的生活气息,恰恰是那些宽阔马路和高楼大厦所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