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品茶上课工作室,开远品茶学习工作室
沿着开远的老街慢慢走,空气里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像一条看不见的丝线,牵着你的脚步往前。一不留神,就望见了那个素雅的招牌——开远品茶上课工作室。推门进去,仿佛跨入了另一个世界,外面的车马声一下子远了,只剩下满室的清幽。
工作室的主人陈师傅正在不紧不慢地烫洗茶具,看到我来,他抬头笑了笑,手上的动作却没停。“来啦?先坐,水马上就开了。”他说话的调子,就跟这工作室里的气氛一样,温温润润的,不着急。我找了个位置坐下,看着他从容地温杯、投茶、注水,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忍不住问道:“陈师傅,您这开远品茶学习工作室,跟别处有什么不一样吗?”
他提起刚泡好的茶,给我倒了一小杯,琥珀色的茶汤在白瓷杯里轻轻晃荡。“别急,先尝尝这个。”他指了指杯子,“我们这儿啊,不太讲那些玄乎的大道理。茶嘛,最重要是喝到嘴里是什么感觉,身体觉得舒不舒服。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一杯茶里的时光
我端起那杯茶,学着陈师傅的样子,先闻了闻,再小口啜饮。一股温润的甘甜从舌尖漫开,顺着喉咙滑下去,整个人都暖了起来。“真好喝,”我由衷地感叹,“这跟平时自己泡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就是了。”陈师傅自己也抿了一口,眯着眼睛回味了一下,“在开远品茶上课工作室,我们就是从这一杯实实在在的茶开始。你得先知道什么是‘好喝’,然后才谈得上为什么好喝,怎么才能泡出这个好喝。”他指了指旁边架子上各式各样的茶叶,“你看这些茶,它们就像人一样,各有各的脾气。水温高了它要闹别扭,水温低了它又打不起精神。你得懂它,顺着它,它才会把最好的味道给你。”
这话说得真有意思。我环顾四周,发现来这里的人还真不少,有年轻的上班族,也有退了休的叔叔阿姨。大家围坐在茶桌旁,不像上课,倒像是老朋友聚会。偶尔有人问个问题,陈师傅就停下手中的活儿,耐心地讲解,有时候还会手把手地教怎么拿盖碗不烫手。
不只是学泡茶
“其实啊,”陈师傅一边续水一边说,“在开远品茶学习工作室待久了,你会发现学的不仅仅是泡茶。”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了什么,“有个姑娘,刚开始来的时候毛毛躁躁的,泡茶总是心急火燎的。来了几个月后,她先生说像换了个人,做事沉稳多了。”
我听着,不由得点了点头。确实,坐在这里不过个把小时,感觉自己说话的语速都慢了下来。窗外阳光正好,透过竹帘洒进来,在茶桌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时间在这里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让人有机会好好喘口气。
“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陈师傅慢悠悠地说,“连喝杯茶都像是完成任务。可是你想啊,茶树在山里长了一年才采这么一次,我们急急忙忙地把它打发了,对得起这杯中的天地精华吗?”他说着摇摇头,又给我续上一杯,“所以在我们开远品茶上课工作室,第一课学的就是‘慢下来’。你得给茶叶时间舒展,也得给自己时间感受。”
这时,旁边一位阿姨插话道:“陈师傅说得对。我来了半年,现在每天晚上都要自己泡壶茶,慢慢喝。儿子说我这半年脾气好多了,连血压都稳定了些。”她说着笑了,眼角的皱纹里都是满足。
我低头看着杯中起伏的茶叶,它们慢慢地沉下去,又轻轻地飘起来。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地方,却能让这么多人愿意一次次地来。在这里,每个人找到的,可能不只是一杯好茶的滋味,更是生活中那份难得的从容。
茶香还在鼻尖萦绕,手里的杯子已经见了底。陈师傅看了看时间,开始收拾茶具。“今天的茶就喝到这儿吧,”他笑着说,“下次来,咱们换一种茶尝尝。每种茶都有自己的故事,急不得,要慢慢品。”
我起身告辞,推门走出去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充了电一样。街上的喧嚣再次涌来,却没有了刚才的烦躁。回头看了一眼那个素雅的招牌,心里盘算着,下周末一定要再来。毕竟,在开远品茶学习工作室,每一杯茶都藏着不一样的惊喜,每一次坐下都是全新的开始。